盛世危言

1893年郑观应著作

盛世危言》,是中国近代思想家郑观应的重要著作,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正式出版,版本多达二十。书中封面题:“首为商战鼓与呼”,内容包括了建设现代国家和解决当日危难的所有问题。[1]其内容明确提出仿照西方国家法律,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指出国弱民穷根源乃在于专制政治[2]

郑观应自隐居澳门后,致力扩编1873年完成的《救世揭要》和1880年的《易言》,结果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完成深具影响力的《盛世危言》。其后,郑观应按当时中国的形势变化,一再增补内容。因应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时期的形势,8卷本的《盛世危言增订新编》于光绪二十六年编成。该著作被重印20余次,乃中国近代出版史上版本最多的书。

文本 编辑

现今最具权威性和代表性的《盛世危言》文本,分别是光绪二十年(1894年)的5卷本、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的14卷本《盛世危言增订新编》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的8卷本《盛世危言增订新编》[3]。近代,研究郑观应的专家夏东元教授所编的《郑观应集》,当中《盛世危言》文本乃其上三个权威性版本之综合本,共115篇文章。而最早的《盛世危言》5卷本包括57篇文章,其标题分别如下[4]

影响 编辑

《盛世危言》问世之时,正值中日甲午战争一触即发之时,国内的民族危机感极重,该书出版后随即轰动社会及以极快的速度传播。据说《盛世危言》亦曾呈给光绪帝,光绪帝下旨“饬总署刷印二千部,分送臣工阅看”。该著作被当时人称为“医国之灵柩金匮”,推动洋务运动张之洞亦评“上而以此辅世,可为良药之方;下而以此储才,可作金针之度。”[5]由此,可窥见该书对治理国家之价值。《盛世危言》乃中日甲午战争前著名的政治改良论著。

除清朝社会外,著作对其后的社会亦产生广泛影响。《盛世危言》的出版,其中对清末的维新派和革命派具承先启后的作用,亦为1898年开始的百日维新奠下重要根基。蔡元培于《蔡元培年谱》评价该书:“以西制为质,而集古籍及近世利病发挥之。时之言变法者,条目略具矣”。受郑观应和《盛世危言》影响的著名人士,其中包括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毛泽东等。《西行漫记》记述毛泽东在1936年曾回忆自己青年时阅读该书的感想:“这本书我非常喜欢。作者是一位老派改良主义学者,以为中国之所以弱,在于缺乏西洋的器械——铁路、电话、电报、轮船。”实际上,《盛世危言》所提出的革新观念和“以商立国”的商战理论,对中国近代思想史及商业发展起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杰出历史名人与澳门(3)郑观应. [2007-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1). 
  2. ^ 中山杂志:香山名人·郑观应 疾呼盛世危言. [2007-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30). 
  3. ^ 中国大百科:《盛世危言》
  4. ^ 招商局史研究会:《盛世危言》中的招商局. [2007-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8). 
  5. ^ 同上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