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 (小说)
《祝福》是鲁迅小说集《徬徨》收录的短篇小说,讲述一个被骂为“不干不净”的“谬种”的女主角祥林嫂的悲剧,鲁迅写出农村劳动妇女的悲惨遭遇,从而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礼教、习俗观念的不合理[1]。文章最早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21卷第6号。
内容
编辑祥林嫂来自卫家山,并不是鲁镇人。年轻时不幸成为寡妇,为了避免被婆婆强迫改嫁(卖掉),于是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做工,祥林嫂做工非常勤勉,气力又大,颇受鲁家的欢迎。
婆婆发现祥林嫂的行踪,硬是拉走了祥林嫂,为了帮自己的小儿子筹措彩礼,婆婆把祥林嫂嫁给山里的贺老六,祥林嫂不愿意改嫁,打算守节,试图撞头自杀,但最后还是被迫顺从了贺老六,与贺老六生下一个孩子。贺老六身体壮健,但却因小小风寒猝然病死,更糟的是,小孩也被饿狼吞噬。
失去夫婿与孩子的祥林嫂,重新到鲁四老爷家做工,从此逢人便反复不停地讲起死去的儿子,大家由同情,慢慢地变为反感,柳妈迷信地责备她改嫁、不能守节,要求祥林嫂去土地庙捐钱,做门槛。祥林嫂也照做了,试图要为自己赎罪,但神灵似乎没有庇佑她,鲁四老爷和鲁四太太仍认为她“不干不净”,不让她帮忙祭祖。赎罪的愿望落空后,祥林嫂的精神受到更加沉重的打击,她在鲁家的工作情况也愈来愈差,也常常忘记工作,最后被鲁家开除,沦为乞丐,最后就在岁末鲁镇民众忙着祭拜福神(“祝福”)的时候,祥林嫂饥贫而卒,结束了悲哀的一生。
评析
编辑- 两次嫁人、两次守寡;祥林嫂两次外出做工;生既悲哀、死亦恐怖,受尽凌辱的一生。但在三种情况中(逃出婆家、以死抗婚、死不瞑目的质疑)表现出其与众不同的勇气。
手法
编辑丰富而兼容的叙事技巧:整个故事的倒叙写法(“想起半生事迹的断片”); 头、尾部分的顺叙处理(“我”的见闻); 倒叙中又含有插叙段落(贺家坳一段)。
祥林嫂传神的肖像描写,经典的白描手法。随着情节发展,由表及里地描绘出不同的人生阶段里,人物内心发生的复杂变化。通过营造氛围(祝福喜庆),烘托出人物的悲剧命运。喜与悲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
文化影响
编辑- 《祝福》电影版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夏衍编剧、桑弧导演、白杨主演,1956年上映(纪念鲁迅先生逝世20周年)。该片是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第一部名著改编电影,也是第一次将鲁迅笔下的人物搬上银幕。荣获第十届捷克斯洛伐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奖、1958年度墨西哥国际电影节“银帽奖”。该片原计划首轮只在1956年10月19日至23日于北京的“首都”、“大华” 两家影院点映,不料影院门前购票者人山人海。由于广大观众向电影发行部门发函要求立刻扩大上映,随即各甲级影院轮番上映该片,连映55天达370场,上座率在当时一直保持最高纪录。1957年5月开始在苏联莫斯科公映,白杨、魏鹤龄两位演员应邀前往出席隆重的首映礼。苏联电影发行部门洗印了500部俄语译制片拷贝送往各地放映,因供不应求又加印300部,创造了中国电影在苏联上映的最高纪录。随后该片又在东南亚各国和英国等地发行,当地的报刊相继发表评论文章。
- 中国作曲家朱晓谷于1984年,根据同名小说而创作二胡协奏曲《祝福》,是单乐章用奏鸣曲式写成。
参考文献
编辑- ^ 139页 “中文A1课程精要” 李萍编著 香港新华彩印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