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容
穆容(?—?),又作穆子容,东魏、北齐官员,宜都贞公穆崇七世孙,穆遂留六世孙,穆乙久玄孙,南部尚书、侍中穆真曾孙,驸马都尉穆泰之孙,穆士儒的儿子。
穆子容少年好学,求得天下书籍,遇到就抄录,一共写了万余卷。魏孝静帝武定年间官至汲郡太守。担任通直散骑常侍时,出聘南朝梁。北齐取代东魏,官至司农卿,在任上去世。是中国北魏时期著名的藏书家以及书法家,曾撰有《修太公吕望祠碑》。
生平
编辑穆子容自年少就十分好学,看到任何有趣的东西都会想拿来一览风采,甚至不停地试图收购当时散置于天下的书籍,并在取得后就马不停蹄的开始抄写,而致在数年后他的家中已藏有万余卷书籍。《北史穆崇传》中也有记载:“崇子子容,少好学,无所不览。求天下书,逢即写录,所得万余卷。”后来在魏孝静帝武帝年间官至汲郡太守,历任通直散骑常侍、平东将军、中书侍郎、恒洲大中正等职位,在担任通直散骑常侍时,出聘南朝梁。在数年后北齐取代东魏,官至司农卿,后来因事激怒北齐荒淫皇帝高洋,被虐致死,卒于司农卿。
藏书丰富达万卷
编辑天保七年(556),当时皇帝下诏校定群书,学者们有樊逊、高乾和、马敬德、许散愁、韩同宝、傅怀德、古道子、李汉子、鲍长喧、景孙、王九元、周子深等12人,均一同被召去勘定藏书。但当时官方里的藏书有极多严重的错误,因此其中一位学者樊逊则建议按照汉代刘向整理藏书的方法,以“即欲刊定,必藉众本”的参校方式。但因官方的藏书较甚缺乏,因而转向民间,找寻私人藏书家如太常卿邢子才、太子少傅魏收、吏部尚书辛术、司农少卿穆子容、前黄门侍郎司马子瑞、故国子祭酒李叶兴等人,这些人都是在当时私藏有不少书籍的人物,学者们将之用以梳理思考谬误并参校改善与衡量得失,而穆子容也因过去家中的藏书达有万卷,因而给了当时的学者在参校上不少的帮助。
一代书法大家
编辑穆子容十分爱好书法,笔墨浑厚且带劲,在身卒的前一年撰有了《修太公吕望祠碑》,可视为最后的绝笔之作,而对后来的唐代楷书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清中后期后,随着考据学、金石学的兴盛,因而有众多说法认为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之书法蓝本就是出自于穆子容的《修太公吕望祠碑》。ㄧ如毕沅《中州金石记》所述:“《太公吕望表》,穆子容书之于石。书法方正,笔力透露,为颜真卿蓝本,魏、齐刻石之字,无能比其二者。”又如刘熙载于《艺概》中提到:“颜鲁公正书,或谓出于此碑《高植墓志》及穆子容所书《太公吕望表》,又谓其行书与《张猛龙碑》后行书数行相似,此皆近之。然鲁公之学古,何尝不多连博贯哉!”而清代书法家康有为也在《广艺舟双楫》里头这么形容穆子容的书法:“颜鲁公出于《穆子容》、《高植》,其古厚磅礴,精神体格,悉似《穆子容》,又源于《晖福寺》也,清臣浑劲,又出《圆照造像》,钩法由可据。”
修太公吕望祠碑
编辑此碑建立于东魏武定八年(公元550年)四月,穆子容所书,该碑高五尺九寸,广三尺二寸,汲郡太守穆子容撰文并正书,碑阳二十三行,行四十二字。碑阴五列,首列二十行;二列十七行;三列二十四行;四列二十行;五列十行,有题名。碑在河南汲县太公庙内,明拓本文内“四海一统”之“海一统”三字仍然完好,旧拓则是本九行“财用所出”之“出”字完好。该碑前半部分与晋卢无忌《齐太公吕望表》相同,后半部分才是新的内容。而详细于王昶《金石萃编》、孙星衍《寰宇访碑录》、毕沅《中州金石记》、杨守敬《寰宇贞石图》、梁披云《中国书法大辞典》、沙孟海《中国书法史图录》里头皆有所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