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围 (桃园市)
竹围,是台湾桃园市大园区的一个传统地域名称,位于该区东北部。相较于今日行政区,其范围大致包括海口里、竹围里、菓林里、三石里。
本地区西北部现为桃园国际机场的一部分。
因为桃园航空城计划,部分土地被征收,包括部分(海口里、沙仑里、后厝里、圳头里、滨海里,海湖里、坑口里、山脚里、菓林里、横峰里、五权里、新庄里、宏竹里、芦竹里、长兴里、内厝里)和完整(竹围里、三石里、大海里、埔心里)。
历史
编辑台湾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竹围地区为一街庄,称为“竹围庄”,隶属于桃涧堡。该庄西北及北与沙仑庄为邻,东与坑仔口庄为邻,东南与南崁内厝庄为邻,南边为芦竹厝庄、大竹围庄,西南边为大牛稠庄[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废县厅改设二十厅,该庄隶属于桃仔园厅。1903年(明治三十六年),改名桃园厅。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并二十厅为十二厅,该庄隶属不变。1920年(大正九年),废十二厅改设五州二厅,该庄改制为“竹围”大字,隶属于新竹州桃园郡大园庄[2]。
战后大园庄改制为大园乡,隶属于新竹县,大字亦改制为村。1950年桃、竹、苗分治,大园乡改隶属于桃园县。2014年12月,桃园县升格为直辖桃园市,大园乡改制为大园区,村亦改制为里。
旅游
编辑文化资产
编辑- 竹围福海宫飞辇轿、过金火(民俗信仰,竹围街65号)
聚落
编辑本地区发展较早的聚落有海口、田藔、海方厝、下店仔、下田藔、后面厝、三块厝、瓦磘、三块石、过田仔、拔仔林、崁顶、崁下、油车、顶田藔、大旗叶、溪洲仔、崁脚等,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图上已有记载[1]。此外,本地区尚有方厝、树仔坡、公馆、二和、菓林、三和、五股仔、王厝等聚落[3]。
交通
编辑省道台4线(三民路一段~二段)是竹围到石门的干道,其北侧端点位于竹围地区北部的省道台15线路口。由此向南南东蜿蜒而行,出境后可前往芦竹、桃园、八德等地。
省道台15线(建国路、国际路三段)是关渡至香山的传统北台湾西部海岸平面干道,大致东北—西南走向转西南—东北走向再转东北—西南走向经过竹围地区北部。由该道路向东北可前往坑子口,再转东可前往大南湾、八里等地,向西南可前往大园市区北侧、观音、崁头厝、红毛港、树林子(坑子口地区北部)、猫儿锭、旧港等地,其中树林子至猫儿锭南端凤山溪桥路段与省道台61线(西部滨海快速公路)共线。
省道台61线又称“西部滨海快速公路”,是八里至安南的快速公路,大致以东北东—西南西走向蜿蜒经过本地区北部近海岸地带。由该道路向东北东可前往林口、八里等地,向西南西可前往观音、大潭后终止主线(高架道路)通车路段,续行两侧平面车道可前往红毛港、坑子口、猫儿锭后,两侧车道止于凤山溪桥南岸,并以省道台15线作为代用道路至香山浸水桥始续接快速公路主线以前往中南部。
区道桃5线是头前至埔心的道路,也是本地区南部的横贯道路,大致以东北—西南走向蜿蜒经过本地区东部偏南的油车聚落,至菓林聚落转南南东与省道台4线共线一小段路后,转西南西蜿蜒而行,后转西南出境后可前往大牛稠、埔心并止于市道110号路口。
区道桃22线是沙仑至海口的道路,其东侧端点位于本地区北部海口聚落东北的侧区道桃23线路口。由此向西北西转西出境后,可前往沙仑苗圃桥旁区道桃25线路口。
区道桃24线是后馆至海口的道路,其东北侧端点位于海口聚落的区道桃23线路口。由此向西南转西北再转西南,可前往沙仑、圳股头的后馆并止于区道桃28线路口。
区道桃23线是竹围渔港至竹围的道路,其南侧端点位于竹围聚落的竹围街(旧省道台15线)。由此向北北西转北北东蜿蜒而行,出境后可前往竹围渔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