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段祺瑞内阁改组内阁

第一次段祺瑞内阁改组内阁是由第一次段祺瑞内阁在民国5年(1916年)6月30日改组而成,于民国6年(1917年)5月23日因府院之争结束。

袁世凯逝世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他下令恢复《临时约法》和大总统选举法,废除《袁记约法》。同时,政府和参与护国战争护国军也达成妥协,因此由国务总理段祺瑞组成新内阁。

此内阁中,表面上南方派占有多数,而且获得外交、内务、财政、海军四个重要部门的权力,但是由于北洋军阀势力在袁世凯死后迅速扩张,南方派多受制约,未能真正执行权力。

此届内阁寿命约11个月,最终在黎元洪和段祺瑞的府院之争中倒台。从1917年4月开始,段祺瑞和黎元洪就围绕对德宣战问题争论不休,段祺瑞操控督军团向国会施压,要求通过对德宣战案。国会拒绝督军团干涉立法事务,督军团乘机攻击国会制定的宪法草案,并要求解散国会。5月10日,国会表决对德宣战案时,有军人和流民围攻国会,殴打议员,引起社会舆论的愤怒;同一日,内阁成员在参加一战和对德断交问题上产生严重分歧,海军总长程璧光、外交总长伍廷芳、农商总长谷钟秀、司法总长张耀曾一同请辞,段祺瑞内阁开始根本动摇。不久后,段祺瑞私自向日本人贷款的丑闻传出,黎元洪于是在5月23日罢免段祺瑞的国务总理职务。段祺瑞内阁告终。

段祺瑞被罢免之后,愤而离京,他声称根据《临时约法》,总统无权解除总理职务,他邀请督军团团长张勋入京调停纷争。

而同时,伍廷芳代理段之后的总理职务。黎元洪提出由王士珍徐世昌组阁,但是二人都不肯来。黎元洪于是提议李经羲,国会表决顺利通过,但是李经羲却因为畏惧北洋军阀势力而不敢就任和组阁。一时之间,国务纷乱,为张勋复辟创造了条件。

内阁成员

编辑
职位 姓名 备注
国务总理 段祺瑞
外交总长 唐绍仪 因为北洋军阀反对而未到任,期间由陈锦涛兼署,于1916年9月10日辞职
伍廷芳 未到任时由次长夏诒霆代理
内务总长 孙洪伊 徐树铮排斥,于1915年11月20日免职,由次长谢远涵代理
范源濂 兼署,1917年1月1日就任
财政总长 陈锦涛 1917年5月2日由李经羲继任,但没有就职,由次长杨寿枏代理
陆军总长 段祺瑞 兼任
海军总长 程璧光
司法总长 张耀曾
教育总长 范源濂
农商总长 谷钟秀
交通总长 许世英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