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院之争(又称黎段相争)指1916年至1917年(民国五至六年)中华民国大总统府国务院之间的政治斗争。

背景

编辑

依照《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国务总理的角色、权力与功能不下于临时大总统和接续其后的大总统。国务总理的权力主要有:[1]

  1. 提名国务员,经国会同意后由临时大总统任命。
  2. 临时大总统提出的法律案、发布的命令,要有国务总理的副署
  3. 担任国务会议主席;为保持行政中立,国务总理对各部总长的命令或处分认为有碍时,得先予以中止,再由国务会议决定。
  4. 国务总理依其职权或特别委任,得发布院令;就所管事务,得对地方长官发布训令和指令。

第一次府院之争

编辑

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原第一任副总统黎元洪依法继任大总统段祺瑞国务总理,段以北洋正统派首领自居,依附日本帝国,掌握军政大权,与黎元洪分庭抗礼。因一方为大总统府、一方为国务院,所以它们间的争斗被称为“府院之争”。

按照《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国务院重大决定要经过大总统盖印方可发布。国务院秘书长徐树铮常对大总统黎元洪态度蛮横无礼,久之黎怀恨在心。徐树铮在国务院与内务总长孙洪伊有矛盾,段祺瑞下令将孙撤职,让徐到总统府盖章。黎元洪拒绝盖章。府院陷入僵局,元老徐世昌出面调解,最后徐树铮孙洪伊共同被撤职,才算了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要不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宣战这个问题上,双方冲突更趋激烈。

1917年3月4日,段祺瑞偕同全体阁员(外交总长伍廷芳没有参加,因伍已提出辞呈)到大总统府,请黎元洪在国务院向国会提出对德绝交案的咨文上盖印,黎有异议,段愤而提出辞职,离京赴天津[2]。后在冯国璋等人劝解下,段祺瑞于6日晚返回北京[3]

1917年4月25日,为了实行对德国宣战,段祺瑞联络各省督军在京召开督军团会议[4],对国会施加压力。5月10日,众议院召开议会审议对德国宣战案,因段祺瑞组织公民团在国会外围示威,结果造成僵局。5月11日外交总长伍廷芳、司法总长张耀曾、农商总长谷钟秀、海军总长程璧光四位阁员,抗议国会议员被辱,提出辞职。5月15日国务院再咨众议院对德宣战案。5月19日众议院以多位内阁阁员总辞,而催议咨文乃用国务院名义于法律不合,议决缓议对德宣战案,须先进行内阁改组[5]。同日陈友仁的英文《京报》揭露段祺瑞私自向日本借款一事(西原借款)。同日,督军团联名通电要求解散参众两院,改制宪法[6]。5月21日黎元洪下令撤销段的总理职务,段祺瑞愤然离京去,并且指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总统无权撤销总理职务,不承认黎的免职令,造成民国史上第一次的宪政危机

之后,在段祺瑞的策动下,安徽、奉天等八省先后宣布独立。黎元洪请督军团团长张勋入京调解。张勋对黎元洪提出条件,必须解散国会。黎被迫答应,并于6月12日发布命令解散国会。6月14日张勋率领辫军入京,7月1日张勋拥立溥仪,改建帝制,是为辫军复辟。7月12日复辟被段祺瑞镇压,黎元洪于事后辞去总统职,总统改由冯国璋担任,总理仍由段祺瑞担任,府院之争告一段落。最后段祺瑞于8月14日宣布对德国奥匈帝国宣战,收回两国在天津及德国在汉口的租界,加入协约国参加一战

但是段祺瑞拒绝恢复被张勋解散的国会,从而引发孙中山号召国会议员南下,在广州另组政府的护法运动。中国进一步陷入动乱。

第二次府院之争

编辑

冯国璋任代总统后,与国务总理段祺瑞,在西南军阀及广东护法军政府的政策上,产生矛盾,冯、段二人且互不相见[7]。段祺瑞主张武力统一,借此扩充皖系势力;冯国璋主张和平统一,借此讨好西南军阀,保护直系的利益。

1917年8月,段祺瑞调北洋第八第二十两师入湖南,拉开南北战争(护法战争)的序幕。之后又派心腹傅良佐湖南督军,引发直系官兵不满。11月,正当湖南战事扩大时,属于直系的第八师师长王汝贤、第二十师师长范国璋突然发出通电,主张停战议和。紧接着直系长江三督(湖北督军王占元、江西督军陈光远、江苏督军李纯)和直隶督军曹锟联名发表通电,响应停战。11月22日段提出辞职。冯于11月25日下令准免,先以外交总长汪大燮代理国务总理过渡,后又请出王士珍署理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

12月2日,段策动北方十督:曹锟张怀芝张作霖倪嗣冲阎锡山陈树藩赵倜杨善德卢永祥张敬尧等在天津举行督军团会议。12月6日,联名电请冯国璋明令讨伐西南。冯只得表示让步。又任命段为参战督办,段芝贵为陆军总长,以消解皖系的不满。此时,西南军阀陆荣廷提出恢复旧国会,停止湘粤进兵和拥护冯国璋继任总统,做为取消两广独立的条件。冯发出停战布告,责成南北两军停止敌对行动。12月31日,北方十督曹锟等发表通电,坚决反对恢复旧国会,主张以皖系控制的临时参议院代行国会职权,选举正式大总统,企图合法倒冯。冯声称要亲自出征讨伐西南,率拱卫军一旅,乘专车沿津浦路南下,想回到直系大本营南京。不料车到蚌埠,被皖系安徽督军倪嗣冲拦截,迫使冯回京。同时,奉军入关兵谏。皖奉联合,冯不得已,1918年3月23日再次请段出任国务总理。

1918年8月12日,新国会(即安福国会)开幕。段祺瑞声明要辞职,迫使冯国璋也声明不参加总统竞选。9月4日,安福国会选举徐世昌为新任大总统,徐提名钱能训组阁。冯国璋、段祺瑞同时下野。但是直皖之间的派系纠纷并没有因此化解,最终演变为1920年直皖战争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池炫璋. 第四章 總統與國務總理的關係 (PDF). 北洋政府時期總統權力之研究(1912~1924) (PDF) (学位论文). 国立政治大学: 61,63. 2006年 [2015-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2). 
  2. ^ 專電·北京. 新闻报 (上海). 1917-03-06. 四日公府议外交,其初不过因电告日本章公使及报告两院手续稍有争议,后乃争及职权,范源濂总长言最激,段总理即出府辞职,当时冯副总统、汤化龙议长、程璧光、陈锦涛、张耀增、谷钟秀等各总长先后到车站挽留段氏不获,复回公府报告,时各总长表示联带辞职之意,黎总统四日晚先派蒋雁行赴津邀段回京,五日晨又请汤化龙同斳云鹏赴津。 
  3. ^ 叚總理歸京之詳情. 时事新报 (上海). 1917-03-09. 
  4. ^ 4月25日,段祺瑞召集之军事会议(督军团)开幕,参加者有山西督军阎锡山,河南督军赵倜,山东督军张怀芝,江西督军李纯,湖北督军王占元,吉林督军孟恩远,直隶督军曹锟,福建督军李厚基,安徽省长倪嗣冲,察哈尔都统田中玉,绥远都统蒋雁行,晋北镇守使孔庚,及其他各省代表共二十余人。4月26日,督军团一致主张对德国宣战。(郭廷以《中华民国史事日志》)
  5. ^ 十九日衆議院常會記. 新闻报 (上海). 1917-05-22. 
  6. ^ 武人主張解散國會之呈文. 新闻报 (上海). 1917-05-22. 推原祸始,实由组织宪法之根基不良所致,考之各国制宪成例,不应由国会议定……今日之国会既不为国家计,是已自绝于人民,代表资格当然不能存在……即将参众两院即日解散,另行组织 
  7. ^ 國內專電. 时报 (上海). 1917-11-10. 段总理每日办事时间,早上七时至十二时止,总统起身在午后三时,以至府院多隔阂。现定每日两总长于国务院事毕后,报告总统。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