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菲律宾

二战时期的菲律宾,是指在1941年日本入侵菲律宾开始,直至1945年盟军重新夺回菲律宾,而日军和盟军在此期间曾多次激战。在大战尾声时,发生了马尼拉大屠杀,估计共有十万名菲律宾平民死亡,而多数是遭日军杀害。抗日战争胜利后,菲律宾建立了纪念碑来纪念菲律宾抗日牺牲的烈士。

战时

编辑

菲律宾的抗日斗争风起云涌,当时还驻有美军并由麦克阿瑟指挥,曾与日本展开大规模的交战,但最终由于寡不敌众,菲律宾最终被日本占领。麦克阿瑟携家眷及幕僚逃亡澳大利亚,而驻菲美军则几乎全部投降,少数后来陆续加入了当地的有机组织。美国扶植的菲律宾自治领政府流亡至美国,日本则扶植菲律宾第二共和国上台,立劳威尔为总统,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菲律宾共产党于1942年组织了“虎克党”(他加禄语Hukbalahap,直译为抗日人民军),以游击战术对抗日本军与第二共和国军队。

战后

编辑

抗日战争对菲律宾政治发展有数个影响,像是菲律宾预定的独立被延后到1946年,而曾与日本合作的某些政治人物如劳威尔及罗哈斯等人受到赦免并继续担任要职,后继的几位总统如季里诺麦格塞塞马可仕都曾从军抗日。虎克党在二次大战结束后持续活动,在1954年被总统麦格塞塞击败之后,又于1969年重整为新人民军。菲律宾民间对日本的抗拒态度虽随时间减弱,至今仍继续某些议题[1]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陈鸿瑜。《菲律宾的政治发展》。台北市:商务。初版。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