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管上低音号

粗管上低音号(英语:Euphonium)是上低音号的一种,在中国称作“小低音号”,旧时音译作“优风宁”、“尤风宁”等。

粗管上低音号
博浩所生产的粗管上低音号
铜管乐器
分类管乐器铜管乐器气鸣乐器
H-S分类423.232
(Valved aerophone sounded by lip movement)
起源1840年代
音域
(上图:三个按键/下图:四个按键)
相关乐器

粗管上低音号的管径是常见的三种上低音号中最宽阔的[注 1]。通常有四个按键,部分会只有三个按键。使用低音谱号实音记谱,也可以兼看细管上低音号的乐谱。

名称

编辑

1843年,威玛地区的费迪奈德·索马(Ferdinand Sommer)利用新的活塞式按键,设计出一种新颖的次中音域乐器,并将之命名为“euphonion”。这种乐器成为现代的粗管上低音号的直接原型[1]:69

Euphonion的字源来自希腊文的euphonos,意为“甜美的声音”。

历史

编辑

粗管上低音号的前身是蛇形号,大约在1590年出现[1]:67。蛇形号的音高范围是两个八度,如同大部分的吹管乐器,起初并没有按键系统,必须向木笛一样透过手指开阖来改变音高。后来,在按键系统出现后,蛇形号逐渐被改良为奥菲克莱德号英语ophicleide,这两项乐器在瓦格纳的作品中都有应用。

粗管上低音号在1840年代开始兴起,并在半世纪之间逐渐取代了制造上更耗成本的奥菲克莱德号,成为当时在英国、欧洲甚至美日等地业余铜管乐团的主流中音域乐器之一。在乐器结构上,1874年由大卫·詹姆士·布莱克利设计的自动低音补偿系统,使粗管上低音号的音准问题获得了改善[1]:70。此系统的专利在1974年失效后,各大乐器商包括山叶(Yamaha)、米拉风(Miraphone)、亚当斯(Adams)、威尔森(Willson)、贝森(Besson)、希斯布纳(Hirsbrunner)、史德林(Sterling)等竞相复制其技术,促成了乐器硬件的一大跃进。

乐器构造

编辑

变形

编辑

行进粗管上低音号

编辑

行进乐队中,由于上低音号的开口向上,有时使用开口向前的行进粗管上低音号(marching euphonium)代替。由于通常有弯曲向前的号口,常被戏称为“太阳花”。(也有部分制造者会制作成如同行进细管上低音号的造型),粗管上低音号的吹嘴跟粗管长号的吹嘴是通用的(与细管上低音号和细管长号的吹嘴不通用)。

相关活动

编辑
  • 国际低音号与粗管上低音号年会(International Tuba and Euphonium Conference,美国)
  • 国际粗管上低音号与低音号节(International Euphonium Tuba Festival,美国)
  • 莱诺·富康国际低音号与粗管上低音号节(Leonard Falcone International Tuba and Euphonium Festival,美国)
  • 列克萨国际铜管周(Lieksa Brass Week,芬兰)
  • 济州国际铜管比赛(韩国)
  • 日本管乐打击比赛
  • 香港亚洲长号及铜管音乐节

注释

编辑
  1. ^ 另外两种上低音号分别是细管上低音号瓦格纳低音号

参考资料

编辑
参照
  1. ^ 1.0 1.1 1.2 简竹君. 菲利浦.艾倫.史巴克粗管上低音號協奏曲《丑角》作品分析與演奏詮釋研究 (硕士论文). 国立台南大学. 2017年12月 [2022-01-02]. 

参见

编辑


铜管乐器
军号 | 短号 | 小号 | 柔音号 | 圆号 | 长号 | 中音号 | 上低音号细管粗管)| 有键低音长号 | 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