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企生(363年—399年),字宗伯豫章郡[1]东晋武陵太守[2]

生平 编辑

罗企生入朝为官最早担任佐著作郎,后以家里贫穷、父母年迈为由请求补任为临汝县令刺史王凝之请他担任别驾殷仲堪镇守江陵,引荐罗企生为功曹。累迁至武陵太守,罗企生还未到任,桓玄便攻打殷仲堪,殷仲堪命罗企生为咨议参军[2]殷仲堪生性多疑不擅决断,罗企生对他的弟弟罗遵生说:“殷侯仁慈,但却寡断,以后必有大难。​​他对我有知遇之恩,在大义上我离不开他,将来必为他而死。”[3]

隆安三年(399年)十二月,桓玄趁殷仲堪因荆中大水而开粮仓赈济饥民的机会攻打殷仲堪,殷仲堪战败而逃,殷仲堪逃走的时候,帐下没有任何文武官员送行,只有罗企生一人随行。罗企生经过家门时,罗遵生说:“要分别了,怎么能不握个手?”罗企生调头握了手,罗企生认为他已经必死无疑,一家有负责尽忠也有尽孝的,已经没有任何遗憾,罗遵生紧抱着罗企生不打算让他离开。殷仲堪觉得罗企生无法挣脱,于是独自离开。[4]

桓玄到荆州时,荆州人士没有人不拜见桓玄,仅罗企生一人不去,反而在办理殷仲堪的家事。有人告诫他将大祸临头,罗企生说殷仲堪对他有恩,他只是因为受被弟弟牵制,才没法和殷仲堪一起去消灭叛党,桓玄知道这件事后大怒,但仍善待罗企生,桓玄先是派人告诉罗企生如果和他道歉,便放过他。罗企生认为自己是殷仲堪帐下的官吏,荆州大败,无法拯救,没什么好对桓玄道歉,因此罗企生被桓玄抓捕,桓玄派人去向罗企生有何遗言,罗企生说以前司马昭杀了嵇康,但他的儿子嵇绍却是晋朝的忠臣。现只请求桓玄饶自家弟弟的性命,以照顾年迈母亲,桓玄此答应了他的请求,罗企生被处死,年仅三十七岁,罗遵生则被赦免。[5]桓玄曾经送罗企生母亲胡氏羔裘,胡氏得知罗企生遇害,便烧了羔裘。[6][7]

延伸阅读 编辑

[]

 晋书·卷089》,出自房玄龄晋书

参考资料 编辑

  1. ^ 《中兴书》曰:企生字宗伯,豫章人
  2. ^ 2.0 2.1 晋书·罗企生传》:罗企生,字宗伯,豫章人也。多才艺。初拜佐著作郎,以家贫亲老,求补临汝令,刺史王凝之请为别驾。殷仲堪之镇江陵,引为功曹。累迁武陵太守。未之郡而桓玄攻仲堪,仲堪更以企生为咨议参军。
  3. ^ 资治通鉴·卷一百十一》:仲堪多疑少决,咨议参军罗企生谓其弟遵生曰:“殷侯仁而无断,必及于难。吾蒙知遇,义不可去,必将死之。”
  4. ^ 资治通鉴·卷一百十一》:仲堪之走也,文武无送者,惟罗企生从之。路经家门,弟遵生曰:“作如此分离,何可不一执手!”企生旋马授手,遵生有力,因牵下之,曰;“家有老母,去将何之?”企生挥泪曰:“今日之事,我必死之,汝等奉养,不失子道。一门之中,有忠与孝,亦复何恨!”遵生抱之愈急,仲堪于路待之,见企生无脱理,策马而去。
  5. ^ 资治通鉴·卷一百十一》:及玄至,荆州人士无不诣玄者,企生独不往,而营理仲堪家事。或曰:“如此,祸必至矣!”企生曰:“殷侯遇我以国土,为弟所制,不得随之共殄丑逆,复何面目就桓求生乎!”玄闻之,怒,然待企生素厚,先遣人谓曰:“若谢我,当释汝。”企生曰:“吾为殷荆州吏,荆州败,不能救,尚何谢为!”玄乃收之,复遣人问企生欲何言。企生曰;“文帝杀嵇康,嵇绍为晋忠臣。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玄乃杀企生而赦其弟。
  6. ^ 晋书·罗企生传》:玄遂害之,时年三十七,众咸悼焉。先是,玄以羔裘遗企生母胡氏,及企生遇害,即日焚裘。
  7. ^ 世说新语·德行》、《太平御览·卷六百九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