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企生(363年—399年),字宗伯豫章郡[1]東晉武陵太守[2]

生平

編輯

羅企生入朝為官最早擔任佐著作郎,後以家裏貧窮、父母年邁為由請求補任為臨汝縣令刺史王凝之請他擔任別駕殷仲堪鎮守江陵,引薦羅企生為功曹。累遷至武陵太守,羅企生還未到任,桓玄便攻打殷仲堪,殷仲堪命羅企生為諮議參軍[2]殷仲堪生性多疑不擅決斷,羅企生對他的弟弟羅遵生說:「殷侯仁慈,但卻寡斷,以後必有大難。​​他對我有知遇之恩,在大義上我離不開他,將來必為他而死。」[3]

隆安三年(399年)十二月,桓玄趁殷仲堪因荊中大水而開糧倉賑濟飢民的機會攻打殷仲堪,殷仲堪戰敗而逃,殷仲堪逃走的時候,帳下沒有任何文武官員送行,只有羅企生一人隨行。羅企生經過家門時,羅遵生說:「要分別了,怎麼能不握個手?」羅企生調頭握了手,羅企生認為他已經必死無疑,一家有負責盡忠也有盡孝的,已經沒有任何遺憾,羅遵生緊抱着羅企生不打算讓他離開。殷仲堪覺得羅企生無法掙脫,於是獨自離開。[4]

桓玄到荊州時,荊州人士沒有人不拜見桓玄,僅羅企生一人不去,反而在辦理殷仲堪的家事。有人告誡他將大禍臨頭,羅企生說殷仲堪對他有恩,他只是因為受被弟弟牽制,才沒法和殷仲堪一起去消滅叛黨,桓玄知道這件事後大怒,但仍善待羅企生,桓玄先是派人告訴羅企生如果和他道歉,便放過他。羅企生認為自己是殷仲堪帳下的官吏,荊州大敗,無法拯救,沒甚麼好對桓玄道歉,因此羅企生被桓玄抓捕,桓玄派人去向羅企生有何遺言,羅企生說以前司馬昭殺了嵇康,但他的兒子嵇紹卻是晉朝的忠臣。現只請求桓玄饒自家弟弟的性命,以照顧年邁母親,桓玄此答應了他的請求,羅企生被處死,年僅三十七歲,羅遵生則被赦免。[5]桓玄曾經送羅企生母親胡氏羔裘,胡氏得知羅企生遇害,便燒了羔裘。[6][7]

延伸閱讀

編輯

[]

 晉書·卷089》,出自房玄齡晉書

參考資料

編輯
  1. ^ 《中興書》曰:企生字宗伯,豫章人
  2. ^ 2.0 2.1 晉書·羅企生傳》:羅企生,字宗伯,豫章人也。多才藝。初拜佐著作郎,以家貧親老,求補臨汝令,刺史王凝之請為別駕。殷仲堪之鎮江陵,引為功曹。累遷武陵太守。未之郡而桓玄攻仲堪,仲堪更以企生為諮議參軍。
  3. ^ 資治通鑑·卷一百十一》:仲堪多疑少決,咨議參軍羅企生謂其弟遵生曰:「殷侯仁而無斷,必及於難。吾蒙知遇,義不可去,必將死之。」
  4. ^ 資治通鑑·卷一百十一》:仲堪之走也,文武無送者,惟羅企生從之。路經家門,弟遵生曰:「作如此分離,何可不一執手!」企生旋馬授手,遵生有力,因牽下之,曰;「家有老母,去將何之?」企生揮淚曰:「今日之事,我必死之,汝等奉養,不失子道。一門之中,有忠與孝,亦復何恨!」遵生抱之愈急,仲堪於路待之,見企生無脫理,策馬而去。
  5. ^ 資治通鑑·卷一百十一》:及玄至,荊州人士無不詣玄者,企生獨不往,而營理仲堪家事。或曰:「如此,禍必至矣!」企生曰:「殷侯遇我以國土,為弟所制,不得隨之共殄醜逆,復何面目就桓求生乎!」玄聞之,怒,然待企生素厚,先遣人謂曰:「若謝我,當釋汝。」企生曰:「吾為殷荊州吏,荊州敗,不能救,尚何謝為!」玄乃收之,復遣人問企生欲何言。企生曰;「文帝殺嵇康,嵇紹為晉忠臣。從公乞一弟以養老母!」;玄乃殺企生而赦其弟。
  6. ^ 晉書·羅企生傳》:玄遂害之,時年三十七,眾咸悼焉。先是,玄以羔裘遺企生母胡氏,及企生遇害,即日焚裘。
  7. ^ 世說新語·德行》、《太平御覽·卷六百九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