羿,或称后羿,神话传说中的上古射日英雄,据说为尧时期人物,受天帝命令下界除害,并与妻子嫦娥一起降临人间。先后射下九个金乌,并射杀猛禽恶兽,从此地上气候适宜,万物得以生长。民间因而奉他为“箭神”。
先秦记载中大多并没有区分射日的羿和统治者后羿,但由于周朝出现此人为尧时人和夏朝人的两种说法,因此出现此为两人的说法:《荀子·儒教篇》中说:“羿者,天下之善射者也”。而许慎更进一步认为:“羿,尧时射官,非有穷后羿也”。一说射日者名平羿,而夏时的后羿为有穷氏,因善于射箭,自比平羿,而名后羿(“后”是上古统治者的一种称号)。但至今民间神话传说中仍将两个人物作为一个对待,射日的传说通称“后羿射日”。
受到近代中国网络小说影响,而开始有“大羿”之称,并广泛流传。这是因为有许多网络小说作家使用“大羿”为名(最早近代的中国神话研究者袁珂所自创),来称呼神话人物的“后羿”,用以跟历史人物的“后羿”做区隔,作为两个不同角色来进行衍生创作,许多读者就以为“大羿”是出自中国古文,实际上目前所有中国古文只有羿、后羿或夷羿三种称呼,未有大羿之称。
后羿射日
编辑传说尧时,十日并出草木枯死[1][2],又有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等恶兽四处为害,羿受尧的命令除去这几种恶兽,又射去九日[3],为民除害。[4]
唐人成玄英《庄子·秋水》疏引《山海经》云:“羿射九日,落为沃焦”。(此句今山海经本未见,应引古本)该九日当为九黎或多个部落方国的代名词。
宋代类书《锦绣万花谷》前集卷一引《山海经》云:“尧时十日并出,尧使羿射十日,落沃焦”。说明古本《山海经》中曾有大羿射日的故事,但在后来失落。
嫦娥奔月
编辑神话传说中,为求永世相守,后羿从西王母处求得两颗不死药,妻子嫦娥趁后羿外出,独自偷吃两颗不死药,觉得身体轻飘飘的,慢慢地飞向月宫。她为了返回人间,便叫玉兔帮她捣药。
相关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淮南子·本经训》:“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山海经·海外东经》:“十日所浴,在墨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另外《山海经·大荒南经》、《楚辞·天问》等亦载有此传说。
- ^ 宋代类书《锦绣万花谷》前集卷一引《山海经》云:“尧时十日并出,尧使羿射十日,落沃焦。”
- ^ 明马暾《潞洲志·山川志》载:“三嵕山……俗传为羿射九乌之所”。
- ^ 万历《潞安府志·地理二·山川》中引周针《羿射九日赋》:“伊祁氏之有天下也,十日并出,或明或晦,不唯乎历象,抑亦紊乎覆载。留一阳永照,俾九日潜退。羿操弓而进,挟矢而前,曰:彼赫绵绵,如珠之连,烁我下土,暨我上玄,当今尽臣术微妙,协君德之昭宣。于是和容体正,审固心处,张六钧之在手,期九乌之应弦。弓既无双,矢惟用九。一发而弦上霆激,再发而空中雷吼,三发而轮震乾坤,四发而辉流星斗,五发六发而烨烨霞散,七发八发而离离电走,九矢皆中,讶妖氛之忽无。一曜高悬,望邪明而何有?瑞景将明,彤兮尚彀,百辟仰观乎黄道,孤儿浊乎清昼。莫不由艺之,就神之援。混浊灭而平权衡,晷运正而分刻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