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凿齿

东晋史学家

习凿齿(?—383年),彦威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出身世家大族。东晋史学家。

生平

编辑

早期

编辑

习凿齿的家族是襄阳豪族。习凿齿早年有志气,博学多闻,以文笔见称。荆州刺史桓温聘为从事,又得江夏相袁乔器重,袁乔屡向桓温称美凿齿,于是转西曹主簿,更见亲待。后累迁至别驾。其时桓温每次出征,凿齿无论是随军还是留守,在处理机密要事时都很有成绩,而他亦擅长书信及议论,故很得桓温器重。当时清谈之士如韩伯伏滔等都和凿齿交好,一次被派往出使建康,更得其时主政的会稽王司马昱敬重。不过回到荆州时桓温问及司马昱像谁,凿齿因答:“生平还未见过像他那样的人。”而令桓温十分不满,贬为户曹参军。早在凿齿升任别驾时,因官位高于两位任州从事的舅舅罗崇罗友,于是屡次陈请。此时凿齿激怒了桓温,桓温就先后升二人为襄阳都督,反外调凿齿任荥阳太守。[1]

正统论

编辑

后习凿齿弃郡归襄阳,以为桓温有异图,于是撰写汉晋春秋五十四卷。该书以汉光武帝刘秀起,记载到晋愍帝司马邺的一段历史,习凿齿在记载三国时就以蜀汉为正统,称曹魏虽然接受汉献帝禅让,但也是篡逆,而以蜀汉为司马昭主导的曹魏所灭一事视为晋室继汉而兴之时。他引了晋武帝司马炎的名讳对应蜀汉最后的年号炎兴,蜀后主刘禅名禅对应禅受,说明禅代是天意而不是人能够仗势而成。后以脚疾没再任官了。

前秦时期

编辑

太元四年(379年),前秦围攻一年后终攻下襄阳,前秦天王苻坚对其亦早有听闻,于是命车载他和释道安一起去见他。苻坚与之见面并畅谈甚欢,赏赐甚多。因其脚疾不良于行,苻坚当时给诸镇的书信中就写道“昔晋氏平吴,利在二陆;今破汉南,获士裁一人有半耳。”后来习凿齿因疾而返回襄阳。

太元八年(383年),淝水之战后,东晋趁势收复襄阳,凿齿遂再归东晋。当时朝廷打算召凿齿入朝掌修国史,但此时凿齿去世。[2]

治史

编辑

其主要著作为以蜀汉为正统的《汉晋春秋》,可能是因为习氏之人于三国之时多仕蜀汉有关,《四库总目提要》评道:“其书(《三国志》)以魏为正统,至习凿齿作《汉晋春秋》,始立异议。自朱子以来,无不是凿齿而非寿。然以理而论,寿之谬万万无辞,以势而论,则凿齿帝汉顺而易,寿欲帝汉逆而难。”

习凿齿治史不严谨也备受诟病。房玄龄等《晋书·列传第五十二》评价习凿齿“习氏、徐公俱云笔削,彰善瘴恶,以为惩劝。夫蹈忠履正,贞士之心,背义图荣,君子不取。而彦威(习凿齿)迹沦寇壤,梭巡于伪国。野民(指徐广)运遭革命,流连于旧朝,行不违言,广得之矣”。

刘知几史通·外篇·卷十八》:“自战国已下,词人属文,皆伪立客主,假相酬答。至于屈原《离骚》辞,称遇渔壹讹“汉”。父于江诸;宋玉《高唐赋》,云梦神女于阳台。夫言并文章,句结音韵。以兹叙事,足验凭虚。而司马迁、习凿齿之徒,皆采为逸事,编诸史籍,疑误后学,不其甚邪!必如是,则马卿游梁,枚乘谮其好色;”

裴松之在《三国志·蜀书·董允传注》中,引用了《襄阳记》的记载后,又说到与《汉晋春秋》说法不同:“此二书俱出习氏而不同若此……以此疑习氏之言为不审也。”

陈寿《三国志·魏书·二十八·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中,裴在作注时对《汉晋春秋》的记载评论到“臣松之以为如此言之类,皆前史所不载,而犹出习氏。且制言法体不似于昔,疑悉凿齿所自造者也”。   

逸事

编辑

桓温灭成汉后,声势日隆,自己亦有异志,一次就召了一个懂看天象的蜀人来,夜间抓住他的手问东晋国祚。观天者就答:“宗庙的祭祀还能持续很久。”桓温思疑他不敢说不利国祚的言论,于是故意问:“如果真的像你所说,那不但是我的福气,更是天下苍生的幸事呀。不过今日可以有话尽说,国家肯定有点小困难吧,尽管说出来吧。”但答复却是:“太微紫微文昌三宫的星象,肯定没有可忧虑之事,至少去到五十年后。”桓温听后很不高兴,没再问了。后来,桓温送了一匹绢、五千文钱给观天者,他于是跑去见习凿齿,说:“我家在益州,受命远道而来,现在被逼令自杀,无法处理身后事。因为你仁厚,求你帮我准备棺木和墓碑吧。”凿齿遂问他发生什么事,那人就答:“赐了一匹绢就是用来给我自缢,那五千钱就用来给我买棺木呀。”凿齿于是说:“你差点枉死呀!你没听说过问及星宿之事有不杀的义吗?这匹绢布是和你开个玩笑,钱是给你的路费,其实是让你回家呀。”那人听罢十分高兴,翌日就和桓温辞行了。桓温问及去意,那人就将他和习凿齿的事说出来,桓温说是笑说:“凿齿担心你误会枉死,而你也真是白活了。看了三十年书籍知识,也不如见习主簿一面。”[3]

习凿齿于荆州与释道安齐名。[4]

子女

编辑

习辟强,才学有父风,位至骠骑从事中郎。

延伸阅读

编辑

[]

 晋书·卷082》,出自房玄龄晋书

注释

编辑
  1. ^ 晋书·习凿齿传》:“累迁别驾。温出征伐,凿齿或从或守,所在任职,每处机要,莅事有绩,善尺牍论议,温甚器遇之。时清谈文章之士韩伯、伏滔等并相友善,后使至京师,简文亦雅重焉。既还,温问:‘相王何似?’答曰:‘生平所未见。’以此大忤温旨,左迁户曹参军。初,凿齿与其二舅罗崇、罗友俱为州从事。及迁别驾,以坐越舅右,屡经陈请。温后激怒既盛,乃超拔其二舅,相继为襄阳都督,出凿齿为荥阳太守。”
  2. ^ 许嵩撰《建康实录》卷九《晋·烈宗孝武皇帝》记曰:太元九年,“冬十月辛亥朔,日有食之。……是月,前荥阳太守习凿齿卒。”
  3. ^ 《晋书·习凿齿传》:“时温有大志,追蜀人知天文者至,夜执手问国家祚运修短。答曰:‘世祀方永。’温疑其难言,乃饰辞云:‘如君言,岂独吾福,乃苍生之幸。然今日之语自可令尽,必有小小厄运,亦宜说之。’星人曰:‘太微、紫微、文昌三宫气候如此,决无忧虞。至五十年外不论耳。’温不悦,乃止。异日,送绢一匹、钱五千文以与之。星人乃驰诣凿齿曰:‘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标碣棺木耳。’凿齿问其故,星人曰:“赐绢一匹,令仆自裁,惠钱五千,以买棺耳。”凿齿曰:‘君几误死!君尝闻干知星宿有不覆之义乎?此以绢戏君,以钱供道中资,是听君去耳。’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4. ^ 时有桑门释道安,俊辩有高才,自北至荆州,与凿齿初相见。道安曰:“弥天释道安。”凿齿曰:“四海习凿齿。”时人以为佳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