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丰年祭
活動
联合丰年祭是台湾来自不同原乡部落的阿美族人,因工作移入大都会地区,进而群居形成阿美族社区或社群,产生新世代并重建传统社会组织文化(如头目、年龄组织制度和丰年祭等),族人们透过举办联合丰年祭凝聚族群认同并传承阿美族文化。后来,在原乡花东地区也有联合丰年祭的出现,前者以推动文化观光,后者则以建立社群主体与认同为要。
随着经济发展,1960年代起都会地区需要大量劳动力,原乡花东地区的阿美族部落人口逐渐外流,陆续移居到大台北(台北、新北、基隆、桃园等)或高雄地区,从事建筑业(铁工与板模工)、矿业、远洋渔业等劳力工作。后来,族人群居在大都会的边缘地带有了新世代,重组的阿美族社区或社群成为“都市原住民”,例如汐止的山光社区和花东新村、新店溪州部落、新北三莺部落、基隆八尺门等等。[1][2]这些阿美族人来自不同原乡部落,虽然各部落丰年祭的祭典仪式、歌舞、服饰等有所差异。族人们举办联合丰年祭,乃是为了凝聚族群认同、维护传统年龄组织长幼有序的社会伦理并延续阿美族文化。
在原乡花东地区,不仅有部落丰年祭,也有联合丰年祭的出现。相较之下,花莲、台东两地所举行的联合丰年祭的内涵和意义也有所不同。花莲阿美族联合丰年祭的举行,在地方政府推动观光发展政策的影响之下,将联合丰年祭作为文化资源之一,借此吸引人潮以促进地方观光发展。[3]台东地区的马兰阿美族部落,早年族人的居住空间受到汉人的移入、土地买卖及都市土地规划等因素影响,阿美族人逐渐失去土地所有权,散居在台东市区形成较小规模的部落。[3][4]自1996年起,阿美族人每三年共同举办台东阿美族联合丰年祭,其用意在于集结大马兰地区的各阿美族部落,透过各部落年龄组织的参与,凝聚大马兰阿美族认同与传承文化,并建立大马兰阿美族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