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半岛

(重定向自胶东

胶东半岛,简称胶东,古为东夷地区。狭义指中国山东省境内胶莱河以东地区,包括烟台威海全部和青岛的东部,是山东半岛的主要部分,北面与辽东半岛渤海湾相望。

而泛胶东地理文明圈包括:烟台、威海、青岛、日照、潍坊全部、沂水、沂源及莒南大部。

远古时代,大连位于海底。大约于7万年前,海平面下降50多米,大连朝鲜半岛山东半岛露出海面,形成新大陆“胶辽古陆”。大约于3万年前,海平面再次下降140多米,日本列岛胶辽古陆相连。

历史 编辑

胶东地区古为东夷,胶东地区的先民把鸟类和太阳视为其氏族的图腾而加以顶礼膜拜,这在长岛北庄遗址出土的陶器及其纹饰等发现均有体现。

蚩尤战败,东夷遗民在亡国后,经过今天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中间的路桥迁移至辽宁朝鲜半岛,建立箕子朝鲜高句丽百济。留下来的东夷人叫莱夷后被齐国征服,在齐桓公治理区域下,堪称春秋五霸之首[1]

时期,山东大部分地区历经战乱,以致人口骤减,且经济文化遭到严重破坏。当时,唯有胶东地区损失较小,保留了东夷的人种和文化。在明朝初年一部分登州府和莱州府的居民迁移至山东西部。

清朝末年至民国时期山东掀起了巨大的闯关东热潮,胶东地区方便走海路去关东(因毗邻辽东半岛),有大量人民移民东北,对东北的人口构成和地域文化造成了重大影响。

经济 编辑

 
胶东地区发达的海运事业

对于以黄河、长江为中心的人而言,胶东地区乃是天之尽头,经济长期落后于中原;然而正因为其偏隅一方,造就其在公元前八世纪春秋时代,齐桓公治下,管仲变法时期的强盛,更被现代经济学家吴晓波称之为中国史上第一场经济变革[1]。因此在经济理念和大胆创新方面,都可算是中西历史上的先驱,吴晓波甚至把这个经济改革定位为"观念的优先往往比资源的优先更为重要"[2]。然而正因为其地处海滨,胶东半岛的渔业和煮盐业,在春秋时代已具备与其他诸侯国出口的贸易规模[3]。清朝后期,烟台(芝罘)、青岛、威海卫等地的近代文明开化地区,源源不断的向胶东其他地区及山东内陆输出文明秩序。[4]民国以来,胶东半岛更成为中国东北的海运重地,以其沿海港口众多,有利对外贸易,经济发展率领先山东其他地区。近年来,更通过对韩国、日本的密切贸易,及利用侨资发展乡镇企业,人民生活有较大提高。

语言 编辑

胶东地区使用的方言胶辽官话登连片(以烟台话、威海话为代表),与山东其他地区方言有较大差别,而与辽东半岛大连丹东方言相近。正因如此,胶东地区(尤其是烟台威海两地)民众相互间有较强的身份认同,往往对外称自己为胶东人,而非山东人,或烟台人,威海人。

饮食 编辑

胶东菜以福山菜为代表,擅长烹饪海鲜,煲制鲜汤。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华品文创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15页
  2. ^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华品文创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16页
  3. ^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华品文创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20页
  4. ^ *刘仲敬. 《逆轉的東亞史(3): 非中國視角的華北(晉、燕、齊篇)》. 八旗文化. 2021. ISBN 9789865524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