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启芳(1894年5月5日—1961年2月28日),字哲先,又字哲轩 ,号蛰轩,辽宁盖平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教育家。

臧启芳(《中国名人录》第四版,1931年)

生平 编辑

1912年就读南京民国大学,次年转读北京国民大学(后易名为中国大学)商业预科。1916年兼任国民大学附中英文教员。1919年赴美国留学,先在加州大学研究院研究经济学、财政学,后转入伊利诺大学,研习经济学。求学期间出版译著《美国市政府》和《经济思想史》,并被辑入美国名人志

1923年回国,就任中国大学经济系教授,并兼职华北大学教席。1925年任职商务印书馆奉天分馆经理。1926年任东北大学教授。1928年任东北大学法学院院长。1930年10月至1931年3月代理天津市市长。1931年4月任东北行政长官公署地亩管理局局长。1935年在江苏盐城担任行政公署专员。1937年2月代理东北大学校长。1939年7月至1947年10月任国立东北大学校长。1946年11月当选为制宪国民大会代表。1948年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顾问、教育部教育委员会委员,同时兼任中央大学教授。

1949年赴台湾,任国立编译馆编译委员,兼《反攻》杂志主编。1957年9月,任东海大学经济系教授及系主任。1961年2月28日病逝。终年67岁。

臧启芳当选为立法委员

著作 编辑

  • 《经济学》
  • 《蛰轩词草》
  • 译著《美国市政府》
  • 译著《经济思想史》。

家庭 编辑

史实探索 编辑

唐德刚张学良口述历史》的“市长风波”一节中,张学良说“天津(市长)原应是臧启芳出任,臧启芳原来教我念过几天书,可因为东北大学闹事情,我对臧启芳很不器重,几乎要把他们都枪决了”。

张之宇在《张学良探微》中,则以“‘臧启芳教我几年书’,似乎应该是‘臧启芳教了几年书’。‘我’字应是‘了’字之误,指在东北大学教书”等理由,猜想张学良所说“天津原应是臧启芳出任”中的“臧启芳”应是“臧式毅”之误。

但据臧启芳后人所称,臧启芳的确曾被张作霖聘为张学良家庭教师张学良所说“臧启芳原来教我念过几天书”是正确的,而张之宇的主观推臆,才是错的。

趣闻 编辑

臧启芳任职校长期间,东北大学处于流亡时期,条件艰苦,但仍努力创造让师生能够比较自由地从事学习和研究的环境。学校由1938年的二院五系发展到1943年三院十一系,学生也从不足200人增加到700余人,并从194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东北大学因为抗日战争于1938年春迁到四川三台。当时校区附近驻有一个旅的刘湘的军队,军纪不严。学校女生时常遭到兵士的骚扰欺负,晚上不敢出门。校长臧启芳知道这一情况后,十分头疼。一则,东北大学是从外地迁入,人生地不熟,而川军地头蛇;二则,当时抗战时期,各路军队管理混乱,与各种政治势力也有很多交错的关系,处理不当,影响深远。经过苦思冥想,臧启芳择日广发英雄帖,宴请驻军全旅所有连以上军官。那日,浩浩荡荡来了四五十名军官。席间臧启芳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学校流离失所的艰苦、学生奋力学习的艰辛、国家救亡求才的艰难,恳求驻军严格管束兵士,保障学生有个安全地方安心学习,说得个个军官点头称是。臧启芳接着举杯说道:好,今天就是要请各位在国难当头之际,更要体惜流亡到此的学生。我要用四川老白干敬每位一杯,以示我对此事的郑重态度。于是一路敬下去,连干了四五十杯,把在场军人全镇住了。军人散后,臧启芳大醉三天不醒,而酒宴之后再也没有出现军人骚扰学生的事件了。

柏杨在《暗夜慧灯——柏杨杂文集》的“顶礼拥戴”一文中也说,“十年来酒量如海而不强灌人,有酒仙之风者,就我所知,得两人焉,一为已逝世的臧启芳先生,一为仍在世的叶明勋先生,值得顶礼拥戴,歌功颂德者也。”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