臼炮(Mortar)是一种炮身短(口径与炮管长度之比通常在1:12到1:13以下)、射角大、初速低、高弧线弹道的滑膛火炮。因其炮身短粗,外形类似中国的石,因此在汉语中被称为“臼炮”。小口径、方便携带的臼炮后来发展为迫击炮

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内出土臼炮
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所藏之大口径臼炮
1377年中国所铸的Bombard,摄于1945年太原
卡尔臼炮

臼炮最初出现于13世纪,发射石弹。中国明清时的将军炮有很多为臼炮,例如造于1377年的大口径轰城炮[1]以及1690年所制的威远将军炮

在1453年君士坦丁堡攻城战、1489年苏格兰的Dumberton攻城战等战役中,攻城一方都使用了大口径臼炮。由于金属铸造工艺不精湛,无法铸造长身管火炮,因此就其弹道特性和身径比来说,19世纪50年代以前的大口径火炮很多都是臼炮,其中最著名的火炮为1832年法国制造的“Monster Mortar”。

由于臼炮的射角大、弹道弧线高,因此多被用来轰击距离较近、中间隔有山脉等障碍物、无法平射的目标。日俄战争中,日军曾用280毫米臼炮对旅顺展开地毯式轰击,击沉俄国太平洋舰队多艘战列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军队在欧洲的壕堑战地区广泛使用臼炮轰击对方阵地。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仍有美军的小大卫([Little David,口径为914毫米)、德军的卡尔臼炮(Mörser Karl,口径为540毫米)等大口径臼炮,其中“卡尔”臼炮曾经用于塞瓦斯托波尔攻城战和1944年镇压华沙起义斯大林格勒战役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槍械發展史. [2007-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