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雅寮,旧称苓仔寮能雅寮,雅称苓村[1]苓洲[2],是台湾高雄市苓雅区境内的一个旧部落,也是该区的地名由来。

苓雅寮
苓雅寮在苓雅区的位置
表记
汉字 苓仔寮/苓雅寮
白话字 Lêng-á-liâu/Lêng-ngá-liâu
苓雅寮空拍图
位于四维四路安全岛上的苓雅寮地名告示牌

位置 编辑

 
1904年《台湾堡图》中的苓雅寮与邻近地带。
 
二战时期航照中的苓雅寮聚落。
 
陈中和纪念馆。

苓雅寮临海,位在苓雅区内成功路以西的区块[2],与盐埕之间以爱河河口相隔、并与前金过田子戏狮甲相邻。

地名 编辑

“苓雅”之名源自“苓仔”或“笭仔”(台语:lîng-á),指鱼网;“苓仔寮”则是指收藏渔网的简易舍寮[2][3]。在1894年所编著的《凤山县采访册》中,此一“苓雅寮”属大竹里,并以台语同音的“能雅寮”为名记载[4]

同时由于在其附近属凤山里的区域内,有另一个称做“苓雅寮”的地点[2]。后来为区隔两地,属凤山里者称“内苓雅寮”(即今前镇佛公地区);属大竹里的苓雅寮则称“外苓雅寮”[2]。另外也因地形突出于海岸线,使此地有“苓洲”之称[2][5]

行政区划沿革 编辑

清朝时期,苓雅寮一带隶属于凤山县大竹里。1897年日本统治初期,苓雅寮属于凤山县打狗办务署管辖,并在1898年改隶台南县凤山办务署[3]

1901年,成为凤山厅下的苓雅寮庄;1909年,苓雅寮成为台南厅下的打狗支厅所管[6]

1920年高雄州成立后,苓雅寮成为高雄郡高雄街下一大字[7];高雄街并在1924年改为高雄市。

1935年后另有一套并行于一般行政区系统的“”的设置,“苓雅寮区”的业务范围即为苓雅寮[8]

战后,苓雅寮与另外三个部落合组成为苓雅区

历史 编辑

苓雅寮可分为顶寮与下寮,前者首先是清代时周姓者移住,后续又有来自泉州府同安县的陈姓等前来开垦,并建立安澜宫妈祖庙。下寮的开垦稍晚,是由洪姓及来自泉州府晋江县的孙姓者首先移住,建有祭祀孙真人大道公许真人的庙宇鼓山亭[9]

苓雅寮妈祖宫(安澜宫)创建于1766年(乾隆31年)[10]。天主教会则在1859年设立于此[8]。至19世纪末,《凤山县采访册》中已记载“能雅寮街,逐日为市”[4]

日治时期,苓雅寮成为高雄的工业地带之一。包括1933年[8]创设于此的日本炭酸株式会社液化炭酸工场,以及台湾瓦斯株式会社高雄营业所等[11]三菱商事也在此设有储油槽。[12]

1904年打狗公学校苓雅寮分校创设,1907年改称苓雅寮学校,1921年改称高雄第二公学校,1937年再改为高雄市青叶公学校[13]。1924年,高雄州立高雄高等女学校创立,位于苓雅寮三番地的新筑校舍在1927年完工[14]

1930年时苓雅寮人口有5,000左右,绝大多数是本岛人(台湾人)[15]

设施 编辑

苓雅寮安澜宫
苓雅寮鼓山亭
苓雅寮圣公妈庙
玫瑰圣母圣殿主教座堂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来源 编辑

  1. ^ 四白山人卢振基及其诗稿 -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2. ^ 2.0 2.1 2.2 2.3 2.4 2.5 杜剑锋. 苓雅寮煙雲. 高雄市文献委员会. 2005. ISBN 9860034699. 
  3. ^ 3.0 3.1 歷史沿革. 苓雅区公所. [2011-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16). 
  4. ^ 4.0 4.1 卢德嘉. 鳳山縣採訪冊. 
  5. ^ 【歷史】冠蓋京華 人文薈萃-苓雅緣起. TraNews. [2011-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6). 
  6. ^ 台湾日日新报社. 管轄要覽. 1910. 
  7. ^ 台湾日日新报社. 新舊對照管轄便覽. 1921. 
  8. ^ 8.0 8.1 8.2 高雄市要覧 昭和11年度. 高雄市. 1937. 
  9. ^ 田井辉雄. 雞肋集續(六). 民俗台湾. 1944, 4 (4). 
  10. ^ 高雄州地誌. 高雄州教育会. 1930-08-20. 
  11. ^ 殖產局出版第九○五號 工場名簿. 台湾总督府殖产局. 1941-03-31. 
  12. ^ Enemy Oil Committee. Petroleum Facilities of Formosa. 1945. 
  13. ^ 昭和十三年度 高雄市敎育要覽. 高雄市役所. 1938. 
  14. ^ 高雄州立高雄高等女學校一覽 昭和十三年. 1938. 
  15. ^ 昭和五年 國勢調查結果中間報 (高雄州高雄市). 台湾总督官房临时国势调查部. 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