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平
薛平(757年—836年),字坦途(一作坦涂),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朝名将薛仁贵曾孙,薛仁贵第五子薛楚玉之孙,平阳郡王薛嵩之子。封魏国公,死后追赠太傅。
家族
编辑薛平出生于武将世家。曾祖父即大名鼎鼎的薛礼薛仁贵。薛仁贵从唐太宗征讨高句丽,又在高宗朝立功无数,最后大破后突厥阿史德元珍,封平阳郡公,以勇猛著称于世。从祖薛讷,唐玄宗时期的名将,曾大破吐蕃军,复封平阳郡公。祖父薛楚玉,曾官至范阳节度使。父亲薛嵩,早年跟随安史叛军,后来归唐,封平阳郡王。薛平的儿子薛从,官至左领军卫上将军,也是一时之重臣名将。
薛平八子:薛广。薛文范。薛文度,监察御史里行。薛湘,初名俭,许州司士参军。薛宜僚,家丞令。薛从字顺之,左领军将军、河东县子。薛廉,虢州司法参军。薛勤。
生平
编辑十二岁时,以父亲的缘故,官拜磁州(今河北磁县)刺史。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正月[1],薛嵩逝世,昭义军内部军吏想要拥立十七岁的薛平继承父亲官位,薛平假装同意,实际却将官位让给了叔父薛㟧[2]。丧期满后,授右卫将军,宿卫三十年。宰相杜黄裳擢升其为汝州刺史、御史中丞,“理有能名”“治有风绩”。唐元和七年(812年),朝廷对淮西用兵,薛平以左龙武大将军兼受御史大夫、滑州刺史、郑滑节度观察使,作战累有战功。
滑州(今河南滑县)往西,距离黄河仅二里路程,每年都常常遭受水患。薛平访问探查得知古河道,与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同时上书,开通南北长十四里的古河,掘开旧河分摊河水,自此滑州人再无水患。在镇六年,入朝为左金吾卫大将军。不久又官拜郑华节度观察使。唐朝平定李师道,政府以东平十二州为三道,将淄州、青州、齐州、登州、莱州等五州为平卢军,以薛平为平卢军节度使、观察使等,“仍押新罗、渤海两蕃使”。
长庆元年(821年),幽镇叛,杜叔良统帅横海军讨伐,未能取胜。棣州(今山东惠民东南)又遭受叛军围困,唐朝廷命薛平帅偏师援救棣州,于是薛平派遣将军李叔佐领兵救援[3]。几个月后,棣州刺史王稷供给士兵的粮食等减少,士卒多有怨言,李叔佐不能制止,当晚兵败而归。叛乱士卒共推“突将”马狼儿[4]为统帅。沿途劫掠屯镇,兵力达到七千余人,紧逼青州城(今山东益都)。形势危急之下,薛平尽出府库及家中资财,招募精兵二千,大破敌军。加封右仆射,进封魏国公,威名远扬。
薛平在镇六年,“兵甲完利,井赋均一”,以至于入朝时,百姓“遮道乞留”,好几日后才出去。宝历元年,回朝后进封检校左仆射,兼任户部尚书。一个月后又检校司空,兼任河中绛隰节度观察等使。大和二年,将晋州、慈州归于河中管辖之下。加拜薛平为检校司徒。薛平在河中六年,后拜为太子太保。第二年以司徒的官职结束为官生涯。一年后(即开成元年,公元836年)逝世,年八十岁,追赠太傅。
注释
编辑参考书目
编辑- 《旧唐书》列传第七十四
- 《新唐书》列传第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