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平
薛平(757年—836年),字坦途(一作坦塗),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唐朝名將薛仁貴曾孫,薛仁貴第五子薛楚玉之孫,平陽郡王薛嵩之子。封魏國公,死後追贈太傅。
家族
編輯薛平出生於武將世家。曾祖父即大名鼎鼎的薛禮薛仁貴。薛仁貴從唐太宗征討高句麗,又在高宗朝立功無數,最後大破後突厥阿史德元珍,封平陽郡公,以勇猛著稱於世。從祖薛訥,唐玄宗時期的名將,曾大破吐蕃軍,復封平陽郡公。祖父薛楚玉,曾官至范陽節度使。父親薛嵩,早年跟隨安史叛軍,後來歸唐,封平陽郡王。薛平的兒子薛從,官至左領軍衛上將軍,也是一時之重臣名將。
薛平八子:薛廣。薛文範。薛文度,監察御史里行。薛湘,初名儉,許州司士參軍。薛宜僚,家丞令。薛從字順之,左領軍將軍、河東縣子。薛廉,虢州司法參軍。薛勤。
生平
編輯十二歲時,以父親的緣故,官拜磁州(今河北磁縣)刺史。唐代宗大曆八年(773年)正月[1],薛嵩逝世,昭義軍內部軍吏想要擁立十七歲的薛平繼承父親官位,薛平假裝同意,實際卻將官位讓給了叔父薛㟧[2]。喪期滿後,授右衛將軍,宿衛三十年。宰相杜黃裳擢升其為汝州刺史、御史中丞,「理有能名」「治有風績」。唐元和七年(812年),朝廷對淮西用兵,薛平以左龍武大將軍兼受御史大夫、滑州刺史、鄭滑節度觀察使,作戰累有戰功。
滑州(今河南滑縣)往西,距離黃河僅二里路程,每年都常常遭受水患。薛平訪問探查得知古河道,與魏博節度使田弘正同時上書,開通南北長十四里的古河,掘開舊河分攤河水,自此滑州人再無水患。在鎮六年,入朝為左金吾衛大將軍。不久又官拜鄭華節度觀察使。唐朝平定李師道,政府以東平十二州為三道,將淄州、青州、齊州、登州、萊州等五州為平盧軍,以薛平為平盧軍節度使、觀察使等,「仍押新羅、渤海兩蕃使」。
長慶元年(821年),幽鎮叛,杜叔良統帥橫海軍討伐,未能取勝。棣州(今山東惠民東南)又遭受叛軍圍困,唐朝廷命薛平帥偏師援救棣州,於是薛平派遣將軍李叔佐領兵救援[3]。幾個月後,棣州刺史王稷供給士兵的糧食等減少,士卒多有怨言,李叔佐不能制止,當晚兵敗而歸。叛亂士卒共推「突將」馬狼兒[4]為統帥。沿途劫掠屯鎮,兵力達到七千餘人,緊逼青州城(今山東益都)。形勢危急之下,薛平盡出府庫及家中資財,招募精兵二千,大破敵軍。加封右僕射,進封魏國公,威名遠揚。
薛平在鎮六年,「兵甲完利,井賦均一」,以至於入朝時,百姓「遮道乞留」,好幾日後才出去。寶曆元年,回朝後進封檢校左僕射,兼任戶部尚書。一個月後又檢校司空,兼任河中絳隰節度觀察等使。大和二年,將晉州、慈州歸於河中管轄之下。加拜薛平為檢校司徒。薛平在河中六年,後拜為太子太保。第二年以司徒的官職結束為官生涯。一年後(即開成元年,公元836年)逝世,年八十歲,追贈太傅。
注釋
編輯參考書目
編輯- 《舊唐書》列傳第七十四
- 《新唐書》列傳第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