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住先

香港政治詞彙

袋住先香港粤语词汇,于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的争议中出现。

背景 编辑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特首)是由一个以1,200人组成的选举委员会提名和选出。[1]根据当地的基本法宪制文件,香港特首的产生办法必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最终达至由“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员会”按民主程序提名,然后由普选产生[2]

现行的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被批评为小圈子选举[3],并有批评者指根据现行的制度,香港人口中只有小于0.03%的人有权投票选出特首[4]

意思 编辑

“袋住先”,在粤语里有“先接受手上一票”[5]、“先接受了再说”[6]、“先放在袋里”[7]或“先拿在手中再说”[7]的意思。

在政改方案而言,“袋住先”有“能得什么要什么,得不到的日后继续争取”[7]的意思。意思是港人应该接受政改方案中的任何迈向更高民主成分的改革,并于未来才争取更深化的政制改革。2010年,时任行政长官曾荫权在政制改革方案电视直播辩论时说过,“可以走得几远,就走几远;争取到几多,就争取几多”“空谈民主,拒绝向前走,不单民主无出路,香港亦无出路。”[8]2014年时任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华尔街日报撰文时也说在方案中提出的行政长官普选办法不一定是终极安排,未来应该有提出变更的可能[9]

支持 编辑

施永青曾表态支持“袋住先”;世界多个国家的社会亦曾经在政制问题上采取过“袋住先”这种策略,如果那些社会不接受“袋住先”的话,那世界的政治发展会停滞不前[10]褚简宁也支持“袋住先”。[11]

反对 编辑

政府 编辑

林郑月娥曾表示她不喜欢“袋住先”一词。林郑在2015年立法会政制事务委员会一次会议时说“袋住先”三个字并非由政府创造,并指这词汇的意思像“明明好似‘唔系几好嘅嘢’但要接受”(明显像是“不太好的东西”,但得接受)[12]

民主派 编辑

“袋住先”一词和其背后的主张受到香港民主派质疑。他们指香港一旦在政改上“袋住先” ,北京政府日后有可能会就香港政改问题上不再接受任何更进一步的改革,导致香港未来无法实现真普选,令到“袋住先”变成“袋一世”(经过这次改革后的政治制度以后不变,政改到此为止)[10]

现实中曾出现类此“袋住先”情况的国家 编辑

英国 编辑

英格兰及其后在大不列颠岛出现的英国统一政权自古至今曾多次出现类此“袋住先”的情况出现。

历史学家认为某个程度上,英格兰可能早在1432年就开始举行民主选举。当时,英国国王亨利六世订立法律,规定拥有价值至少40先令的土地或拥有自用地物业的男性国民都能投票。[13][14]根据这条法律,英格兰当时可能只有50万人可以在选举中投票。[14]威尔士人民要等到1535年才有权选出国会议员。[15]某些居于市区的劳动阶层人民在1867年得到投票权[15],而女性则于1918年1928年间得到投票权。[14]

英国最后于1969年容许任何18岁或以上的国民投票[15](在囚人士除外[14])。

美国 编辑

英国一样,美国的州份在立国初期只允许拥有土地的男性国民投票,但于1870年透过第十五条修正案规定所有国民,不论种族,都能投票[16](尽管实际上,州份随后则以人头税、识字测验、选举舞弊和威胁手段防止非白人投票[16])。女性于1920年得到投票权,而土著则于1924年得到公民权和投票权[16]。美国最后于1971年透过第二十六条修正案给予18岁或以上的国民投票权[16]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资料来源 编辑

  1. ^ 香港特首是怎么选出来的?. 德国之声. 2017-03-21 [2019-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6) (中文(简体)). 
  2. ^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维基文库. [2019-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8). 
  3. ^ 陈韬文. 【特首選舉】矛盾重重的小圈子選舉政治. 明报. 2017-02-16 [2019-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6). 
  4. ^ 蔡晓颖. 藝術團隊直播抗議香港「小圈子選舉」. BBC中文网. 2017-03-26 [2019-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6). 
  5. ^ “袋住先”,还是争到底?. 德国之声. 2014-09-01 [2019-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6) (中文(简体)). 
  6. ^ 如果當年「袋住先」,今天結局又會如何?. 端传媒. 2017-03-27 [2019-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6). 
  7. ^ 7.0 7.1 7.2 岑逸飞. 「袋住先」方案的玄機. 经济通. 2014-08-14 [2019-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6). 
  8. ^ 行政長官政改辯論總結發言. 政府新闻处. 2010-06-27 [2010-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21). 
  9. ^ 林鄭《華爾街日報》推「袋住先」. 星岛日报. 2014-07-29 [2019-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6). 
  10. ^ 10.0 10.1 施永青. 「袋住先」會一袋就得袋一世嗎?. am730. 2015-05-04 [2019-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1). 
  11. ^ 香港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我对政府的态度为何会改变?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灼见名家. 2020-08-27
  12. ^ 【短片】【政改諮詢】林鄭:不喜歡「袋住先」 指似「唔係幾好嘅嘢」. 明报. 2015-01-19 [2019-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1). 
  13. ^ 根据英伦银行通胀计算机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1432年的40先令等于2018年的2,448.51英镑
  14. ^ 14.0 14.1 14.2 14.3 From Magna Carta to universal suffrage, the 1000-year history of British democracy [由大宪章至全民投票,英国民主的一千年历史]. 每日电讯报. 2017-06-07 [2019-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英国英语). 
  15. ^ 15.0 15.1 15.2 Key Dates [重要日期]. 英国国会. [2019-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4) (英国英语). 
  16. ^ 16.0 16.1 16.2 16.3 History of Voting in America [美国投票史] (PDF). 华盛顿州州务卿办公室. [2019-08-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1-30) (美国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