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区故事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08年6月12日) |
《西区故事》(英语:West Side Story)于1959年开拍,1961年正式上映。原来1957年音乐剧的创作班底仍然参与电影的拍摄工作,但为了适应音乐剧与电影之间的差异,整部剧在剧情和表现手法上做了不少更改。
西区故事 West Side Story | |
---|---|
基本资料 | |
导演 | 罗伯特·怀斯 杰洛姆·罗宾斯 |
监制 | 罗伯特·怀斯 |
编剧 | 恩斯特·莱赫曼 亚瑟·劳伦斯 杰洛姆·罗宾斯 |
原著 | 西区故事 |
主演 | 娜塔莉·伍德 理查·贝玛 丽塔·莫雷诺 乔治·查金思 罗斯·坦布林 |
片长 | 152分钟 |
语言 | 英语 |
上映及发行 | |
上映日期 |
|
发行商 | 联美 |
预算 | 675万美元 |
票房 | 4410万美元 |
各地片名 | |
中国大陆 | 西区故事 |
香港 | 梦断城西 |
台湾 | 西城故事 |
剧情与音乐剧版相异之处
编辑电影版改以一系列的曼哈顿空照图作为开场,并做了以下调整:
- (一)原来描述鲨鱼帮的女孩们之间的斗嘴歌曲《美国》(America)被改成鲨鱼帮众和这些女孩们之间的争吵,这也使得原本讽刺美国种族歧视的歌曲又带有男女间的微妙关系;
- (二)在音乐剧里,《冷静》(Cool)一曲描述喷射机帮众械斗前为消磨情绪的对话,《去你的!克拉基警官》(Gee, Officer Krupke)则是械斗后该帮帮众纾解压力的行动剧。但在电影里,两者的出现时间却相互对调;
- (三)《某处》(Somewhere)是音乐剧中最长、重复最多次的歌曲,并配有华丽的布景和舞蹈,这其中揭示了男女主角的梦想,也暗示著两人的命运。但在电影里,该曲被缩减为两人相互安慰的短暂曲目,并仅仅在结尾时重复一次;
- (四)《我好漂亮》(I Feel Pretty)由械斗后改到械斗前,遗留的出场顺序由女主角简短的舞蹈取代之。
演员
编辑《西区故事》电影版由当时才21岁的玉女红星,曾主演《无因的反叛》(Rebel Without a Cause)、《搜索者》(The Searchers)等片的娜塔莉·伍德(Natalie Wood)担任女主角玛莉亚;以演出《安妮日记》(The Diary of Anne Frank)成名的英俊小生理查德·贝梅尔饰演男主角东尼。而鲨鱼帮首领伯纳多由希腊裔百老汇演员乔治·查金思担任,他的女友安妮塔则由曾经演出电影《国王与我》(The King and I)的波多黎各裔百老汇演员丽塔·莫雷诺(Rita Moreno)担任;而罗斯·坦布林(Russ Tamblyn)饰演喷射机帮首领瑞夫。
另外,因为两位主角的歌喉不够亮丽,制作群找了著名演员兼幕后配音玛妮·尼克森(Marni Nixon)和吉米·布莱恩(Jimmy Bryant)替娜塔莉·伍德和理查·贝玛代唱。
场景
编辑电影里一改传统待在摄影棚里的拍摄方式,大量到曼哈顿街道、运动场等地实地拍摄。另外,电影中运用了许多特效强化剧情效果:如东尼和玛莉一见钟情的场景,便以模糊整个画面,仅保留男女主角的方式表达两人“眼中只有你”的心境。而电影中场景布置的方式也充满舞台设计的巧思,巧妙铺陈剧情的发展:比如东尼与玛莉亚在服饰店披戴婚纱,假装举行婚礼时,服饰店的阁楼刚好形成教堂内部的顶部;而两人初次约会并合唱《今夜》(Tonight)的铁栏杆阳台,又状似《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男女主角阳台约会的景致。
由于电影巧妙运用拍摄技巧与场景转换,加上原作的音乐元素依旧亮眼,《西区故事》不但票房亮丽,也成功拿下各种电影奖项,其中包含1962年奥斯卡金像奖10座奖项的殊荣,此纪录在奥斯卡史上位居第二,仅次于《宾虚》(Ben-Hur)《泰坦尼克号》(Titanic)和《指环王:王者归来》(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
荣誉
编辑获奖项目 (10项)
- 最佳影片奖
- 最佳导演奖:杰洛姆·罗宾斯和罗伯特·怀斯
- 最佳男配角奖:乔治·查金思
- 最佳女配角奖:丽塔·莫雷诺
- 最佳艺术指导奖:Victor A. Gangelin, and Boris Leven
- 最佳摄影奖:Daniel L. Fapp
- 最佳服装设计奖:Irene Sharaff
- 最佳剪辑奖:Thomas Stanford
- 最佳音响奖:Saul Chaplin, Johnny Green, Irwin Kostal, and Sid Ramin
- 最佳配乐奖:Fred Hynes (Todd-AO SSD), and Gordon Sawyer (Samuel Goldwyn SSD)
提名项目 (1项)
◎1962年金球奖
获奖项目(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