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懋(464年—532年),昭哲高阳新城[1][2]南北朝南齐南梁官员。曹魏镇北将军许允的九世孙;刘宋给事中、著作郎、桂阳太守许珪之孙;南齐太子家令、冗从仆射许勇惠之子。

生平 编辑

许懋年少就失去双亲,个性孝顺,父亲逝世时服丧超过礼仪;他也勤奋好学,得到州内居民称赞。十四岁时他进入太学,学习《毛诗》,日间听从老师讲学,晚上就自己而覆述讲学,有数十百人来听讲,因此撰写《风雅比兴义》十五卷,流行于世;同时又了解以前的事,称为仪注学[1][2]。许懋从后军豫章王萧嶷行参军起家,转为法曹,获推举茂才,转任骠骑大将军仪同中记室文惠太子得知就召见他,让他在崇明殿侍讲,除授太子步兵校尉永元年间转任散骑侍郎,兼任国子博士,又和司马褧等人友好,仆射江祏很是甚尊重,号称“经史笥”。南梁天监初年,吏部尚书范云推举他参详五礼,担任征西鄱阳王萧恢咨议参军,兼著作郎,在文德省待诏。当时有人请封会稽禅国山,梁武帝高祖平素爱好礼仪,因此召集儒士,草拟封禅制度。许懋上书反对,得武帝嘉奖接纳,并推论演绎他的奏议作为请封者的答旨,于是停止封禅[3][4]

之后许懋转任太子家令。刘宋、南齐旧制仪,郊祀使用衮冕,在天监七年(508年)他才请求造礼服郊祀,其他礼仪他也一一校正,因为脚病外任始平太守,在郡内当政有才能名声,加散骑常侍,转为天门太守。中大通三年(531年),皇太子萧统召儒生参考着录《长春义记》,次年(532年)拜中庶子,同年逝世,虚岁六十九,撰写《述行记》四卷、文集十五卷,儿子许亨[5][6]

引用 编辑

  1. ^ 1.0 1.1 梁书·卷四十·列传第三十四》:许懋字昭哲,高阳新城人,魏镇北将军允九世孙。祖珪,宋给事中,著作郎,桂阳太守。父勇惠,齐太子家令,冗从仆射。懋少孤,性至孝,居父忧,执丧过礼。笃志好学,为州党所称。十四入太学,受《毛诗》,旦领师说,晚而覆讲,座下听者常数十百人,因撰《风雅比兴义》十五卷,盛行于世。尤晓故事,称为仪注之学。
  2. ^ 2.0 2.1 南史·卷六十·列传第五十》:许懋字昭哲,高阳新城人,魏镇北将军允九世孙也。五世祖询,晋征士。祖珪,宋给事中,著作郎,桂阳太守。父勇慧,齐太子家令,冗从仆射。懋少孤,性至孝,居父忧执丧过礼。笃志好学,为州党所称。十四入太学,受毛诗,旦领师说,晚而覆讲,坐下听者常数十百人,因撰风雅比兴义十五卷,盛行于时。尤明故事,称为仪注学。
  3. ^ 《梁书·卷四十·列传第三十四》:起家后军豫章王行参军,转法曹,举茂才,迁骠骑大将军仪同中记室。文惠太子闻而召之,侍讲于崇明殿,除太子步兵校尉。永元中,转散骑侍郎,兼国子博士。与司马褧同志友善,仆射江祏甚推重之,号为“经史笥”。天监初,吏部尚书范云举懋参详五礼,除征西鄱阳王咨议,兼著作郎,待诏文德省。时有请封会稽禅国山者,高祖雅好礼,因集儒学之士,草封禅仪,将欲行焉。懋以为不可……高祖嘉纳之,因推演懋议,称制旨以答,请者由是遂停十年。
  4. ^ 《南史·卷六十·列传第五十》:起家后军豫章王行参军,转法曹。举秀才,迁骠骑大将军仪同中记室。文惠太子闻而召之,侍讲于崇明殿。后兼国子博士,与司马褧同志友善。仆射江祏甚推重之,号为经史笥。梁天监初,吏部尚书范云举懋参详五礼,除征西鄱阳王咨议参军,兼著作郎,待诏文德省。时有请会稽封禅者,武帝因集儒学士草封禅仪,将行焉,懋建议独以为不可。帝见其议,嘉纳之,由是遂停十年。
  5. ^ 《梁书·卷四十·列传第三十四》:转太子家令。宋、齐旧仪,郊天祀帝,皆用衮冕,至天监七年,懋始请造大裘。……凡诸礼仪,多所刊正。以足疾出为始平太守,政有能名。加散骑常侍,转天门太守。中大通三年,皇太子召诸儒参录《长春义记》。四年,拜中庶子。是岁卒,时年六十九。撰《述行记》四卷,有集十五卷。
  6. ^ 《南史·卷六十·列传第五十》:转太子家令。凡诸礼仪,多所刊正。以足疾,出为始平太守,政有能名,加散骑常侍,转天门太守。中大通三年,皇太子召与诸儒录长春义记。四年,拜中庶子。是岁卒。撰述行记四卷,有集十五卷。子亨。

延伸阅读 编辑

[]

 梁书/卷40》,出自姚思廉梁书
 南史/卷60》,出自李延寿南史

参考文献 编辑

  • 梁书》·卷四十·列传第三十四
  • 南史》·卷六十·列传第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