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池(英语:retention basin)又称为调节池湿滞洪池wet retarding basin)或雨水管理池stormwater management pond),是一种用来储蓄或是调节地表水排放量的人工水池,通常在河流附近且周边种有植被。调整池的功能相当广泛,包括防洪侵蚀控制生态保护、改善河流水质灌溉、户外休闲甚至水力发电,是濒河的聚居地常见的一种人造水体

加拿大位于萨斯喀彻温省萨斯卡通的调整池,有天然草地的植物的园林美化。
位于德国皮诺英语Pinnau的一座调整池。

简介

编辑

调整池为一种人工的储水洼地[1],通常调整池会有一个或多个引入的水源,汇集至一个人工挖掘而成的洼地,出口处也会兴建一个或多个出水口让水流出。有些调整池会兴建在高处,以让水流自高处留下。而其它的调整池,基于不同的使用目的,则会兴建在低洼地区以利于水流的汇流,让下游河道减少流量压力[2][3]

调整池除了能够暂时汇集水流,分担下游河道的流量压力外,还可以在蓄水后,保持下游需用水处稳定且长时间的供水,更可在平时作为生态湖泊以供周围的生物作为栖息环境,并过滤水质[4],而调整池周围的土地也可发展为一观光休憩的场所[2]

用途

编辑

水力发电

编辑
 
在台湾位于花莲山区的南溪坝所形成蓄水池便是调整池,供应下游东部发电厂碧海机组进行水力发电。
 
在台湾位于南投山区的万大发电厂调整池。

调整池式水力发电为惯常式水力发电中的其中一种[5],通常调整池式水力发电会在河川中兴建一座有闸门控制排洪量的水坝,坝后形成之蓄水池即为调整池,位于台湾花莲山区的东部发电厂碧海机组即为此例。在调整池中会续留发电厂一日发电量所需的水量[6]。这种水力发电形式不同于川流式水力发电无法储水,但也不同于水库式水力发电的永久大容量储水功能,属于两种水力发电的结合版[7]

川流式水力发电中,压力钢管头水隧道之间的前池除了沉砂以外,也多少有调整池的功能,然而大多数川流式水力发电厂的前池储水容量并不大,因此实际调节功能可说是微乎其微[8]

民生用水

编辑

调整池的功能中,还可用于供应民生用水,如台湾兴建中的中庄调整池,即为案例之一[9]。该调整池兴建于大汉溪下游处,兴建目的为为防止上游石门水库如遇台风时原水浊度过高无法供应民生自来水,因此利用下游大汉溪剩余水量兴建拦河堰一座,将水截流,堰后所形成之调整池可供应桃园市新北市板桥新庄等地区民生用水约2.4万吨[9]

农田灌溉

编辑
 
在台湾位于鹿野圳的马背调整池一景。

调整池也会利用于农田灌溉中,并且,通常会兴建在山坡地不易取得水源的灌溉区[10]。如台东农田水利会鹿野圳马背调整池,便是兴建于山坡高处,让水流依分配量向下游灌溉区供给的一项案例,而马背调整池也是目前台湾最大的人造蓄水农塘[10]

洪水分流

编辑
 
台中市政府台中国际会展中心预定地打造滞洪池公园,即今“秋红谷”。

滞洪池是于湖泊内,或邻接处,又或支流上开挖出的区域,将地表径流暂时储存以收调节洪水功效,降低因为暴雨尖峰流量对下游低势地区所带来的伤害[2]。如神田川・环状7号线地下调节池日语東京都道318号環状七号線#神田川・環状7号線地下調節池日本东京都用来汇集雨水的大型地下调节池。滞洪池绝大多数为人造建筑,除了在水流量极大时,收纳洪水功能外,平时无蓄水状态的良好天候时,滞洪池还可用作于游憩功能(如公园运动场等)或成为生态湖泊提供生物做为栖息地点[2]。如台湾位于台中市的大型滞洪池即一座生态公园,并成为当地景点“秋红谷”。

污水处理

编辑

污水处理厂中,所连结的废水来源不可能局限在某时间地点亦不可能平均分配[11]。因此,在兴建污水处理厂之前,会先行设计一座搜集污水的蓄水池作为污水处理前的处理设备,这样的蓄水池也是调整池利用方式的其中一种[11]

参见

编辑

资料来源

编辑
  1. ^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Washington, D.C. "Preliminary Data Summary of Urban Storm Water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hapter 5. August 1999. Document No. EPA-821-R-99-012.
  2. ^ 2.0 2.1 2.2 2.3 寶業里滯洪池溼地. 高雄市工务局. [2016-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7). 
  3. ^ Water Environment Federat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lexandria, VA; and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ston, VA. "Urban Runoff Quality Managemen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EF Manual of Practice No. 23; ASCE Manual and Report on Engineering Practice No. 87. 1998. ISBN 1-57278-039-8. Chapter 5.
  4. ^ Urban Storm Drainage Criteria Manual. Volume 3, Structural BMPs. (PDF). [2016-03-2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9-07-31). 
  5. ^ 水力發電發展現況. 台湾电力公司. [2016-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1). 
  6. ^ 水力怎麼發電?. 义守大学. [失效链接]
  7. ^ 5.4 再生能源. 台湾永续能源研究基金会. [永久失效链接]
  8. ^ Dwivedi, A.K. Raja, Amit Prakash Srivastava, Manish. Power Plant Engineering. New Delhi: New Age International. 2006: 354. ISBN 81-224-1831-7. 
  9. ^ 9.0 9.1 北水局-工务课. 中庄調整池工程計畫-攔河堰工程概要. 水利署电子报. 2014-08-01 [2016-03-20]. 
  10. ^ 10.0 10.1 台東農田水利會 馬背調整池. [2014-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09). 
  11. ^ 11.0 11.1 壹、調整池設計之相關計算暨注意事項. [2016-03-20]. [永久失效链接]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