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龙属

(重定向自豫龍

豫龙属学名Yulong)是兽脚亚目偷蛋龙科恐龙的一属,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亚洲。豫龙的化石是目前最小型的偷蛋龙科化石之一,但是化石都是幼年个体,可成长至更大的体型。

豫龙属
化石时期:白垩纪晚期, 72–66 Ma
颅骨重建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亚目: 兽脚亚目 Theropoda
科: 偷蛋龙科 Oviraptoridae
属: 豫龙属 Yulong
et al., 2013
模式种
迷你豫龙
Yulong mini

et al., 2013

发现与命名

编辑
 
标本HGM 41HIII-0109

化石是多个幼年个体标本,被发现于中国河南省栾川县秋扒乡,该挖掘地点属于秋扒组地层。目前还不确定秋扒组的详细地质年代,而这个地层已经出土偷蛋龙科的豫龙、驰龙科栾川盗龙似鸟龙科秋扒龙、以及其他未命名的进阶型恐龙,应该是属于白垩纪晚期的某个时期[1]

在2013年,古生物学家吕君昌、徐莉、张兴辽、贾松海、菲力·居尔(Philip J. Currie)等人将这些化石进行叙述、命名。模式种迷你豫龙Yulong mini),属名来自于河南省的古称“”,以及中文;种名意指这些标本相当小[1]

体征

编辑
 
尺寸比较

豫龙的综模标本共有五个标本,都是由河南地质博物馆存放、管理。编号HGM 41HIII-0107标本是个保存状态良好的身体骨骼、头颅骨、下颌,只缺少头颅骨基部与颈部基部。编号HGM 41HIII-0108标本是一个头颅骨,缺少下颌。编号HGM 41HIII-0109标本是一部分身体骨骼、头颅骨、下颌。编号HGM 41HIII-0110标本是一个部分头颅骨与下颌、数节颈椎。编号HGM 41HIII-0111标本是一个左肠骨。除了上述五个标本,命名研究还提到一个恐龙蛋化石(编号HGM 41HIII-0301),内含未孵化的胚胎。这颗恐龙蛋来自于一个恐龙蛋巢,共计有26颗恐龙蛋[1]

大部分偷蛋龙科的体型约1到8米之间,而豫龙的身长约0.25到0.5米,使得豫龙成为体型最小的偷蛋龙科恐龙之一,吕君昌等人将体豫龙比喻为接近的大小[1]

吕君昌等人列出豫龙的鉴定特征。鼻孔的后上端、眶前孔(Fenestra antorbitalis)的前上端,位于接近的水平高度。前上颌骨有个明显洞孔,位于鼻孔前下方。前上颌骨的后上方骨突,构成眶前孔的上侧边缘,而没有接触到泪骨的前突。鼻骨完全隔开前上颌骨、泪骨。顶骨额骨的长度接近。第四节、第五节颈椎的椎体后缘、后关节突之间,有个笔直边缘区隔出两者。股骨的长度大于肠骨[1]

吕君昌等人比较115个偷蛋龙科的化石,发现在偷蛋龙科的生长过程中,其后肢长度比例,不会随者生长而改变。吕君昌等人推论,偷蛋龙科的生活习性可能较少移动、定栖生活。由于现代草食性动物有类似的模式,而非肉食性动物,研究人员进而推论偷蛋龙科可能是草食性恐龙[1]

种系发生学

编辑

吕君昌等人命名豫龙时,也提出种系发生学分析,认为在偷蛋龙科中,豫龙比巨盗龙还衍化,而比偷蛋龙亚科雌驼龙亚科还要原始;后两者形成一个小型演化支,而豫龙是这个演化支的姊妹分类单元。但吕君昌等人备注,豫龙的化石都是幼年个体,没有成年个体,因此带有较多原始特征,可能会造成分析演化关系时的困难[1]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Lü, Junchang; Currie, Philip J.; Xu, Li; Zhang, Xingliao; Pu, Hanyong; Jia, Songhai. Chicken-sized oviraptorid dinosaurs from central China and their ontogenetic implications. Naturwissenschaften. 2013-02, 100 (2): 165–175. ISSN 0028-1042. doi:10.1007/s00114-012-1007-0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