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药,是一种中国唐朝以降,皇帝赠送药物给官员的行为,此一行为一直延续到清朝。赐药有时是例行赏赐,有时是特别照顾患病的官员。透过这项行为,皇帝可以向官员表达关顾之意,加深君臣之间的关系,甚至可以彰显出自己是重视下属的君主。[1]

赐药的内容中,最常见的是赐与口脂、面药、澡豆、红雪、紫雪、金石凌等。以功效来分别的话,口脂、面药、澡豆与改善仪容、驻颜术有关;红雪、紫雪、金石凌与服食金石药品相关。

赐药项目

编辑

口脂、面药

编辑

口脂、面药在每年腊日会下赐给官员已是常制[2],甚至地方官员同样可获得赏赐[1][3]。会选在腊日赐与口脂、面药,很可能是具有保护皮肤与改善仪容的功效,维持皮肤湿润而不被冻伤。此外,口脂还具有令口气芳香的作用[4]

面药是由面脂与面药两者混合而成的,具有滋润面部皮肤的功用,可以令面部洁白有光泽,甚至达到驻颜功效。许多大臣在感谢皇帝下赐的谢文中常用“面脂”一词来说面药,且往往是以“润”字来形容。

澡豆

编辑

澡豆主要是用来清洁面部与手部,在涂上面脂、面药以前使用,清洁面孔。单纯使用澡豆也可以达到类似面药的功效,但两者通常会并用。在《备急千金药方•面药》记载面脂、面膏的种类,而澡豆也包含在内,可见两者并用之关联性。

红雪、紫雪、金石凌

编辑

金石凌是经由炮制而成的药物,在皇帝赐与金石凌时,是连同药方与服法一起赐与的,说明金石凌的使用方式并非人人都了解[5]。根据《千金翼方•本草上》的记载,金石凌的重要原料──朴硝,味道苦辛,性寒,无毒,可除寒热邪气、化七十二种石[6]。也因为成分中有金,因而显得贵重。

红雪和紫雪的功效与金石凌相当接近,基本上以治热为主,但还能治疗许多其他类型的疾病,像是脚气、头痛、身体微肿、疮伤等等。


唐朝皇帝习于炼制丹药并服食,以求身体健康或是长生不老。但炼制出的药石是具有毒性的,且服食后身体会发热,因此需要搭配服用可以治疗症状的药物。而皇帝会下赐这些与服用丹药相关的药物,很可能与官员亦流行服石有关。由于服用“寒石散[7]会有明显的后遗症,因此唐人多只服用五石中的其中一项──锺乳。

皇帝赐药之用意

编辑

使用口脂、面药使官员看起来有健康的外表,红雪、紫雪、金石凌则有助于治疗服食金石药物后身体发热的症状。透过将所拥有的医疗资源和官员分享,显现出君主关心官员身体健康的情况,也加强君臣关系。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范, 家伟. 《大醫精誠:唐代國家、信仰與醫學》. 台北: 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2007: 113–146. ISBN 978-957-19-2906-4. 
  2. ^ 这点可以从《文苑英华》和《全唐文》中纪录的谢表中得知,与口脂面药相关的谢表共计有二十一份。
  3. ^ 权德舆在〈为停赐口脂等表〉中说口脂等物既非厚赐,又劳师动众,不如停赐。可见每年腊日都会赐送口脂等物给予官员,慰劳地方官员、将士。
  4. ^ 在白居易的诗〈江南喜逢萧九彻,因话长安旧游,戏赠五十韵〉中提到“私语口脂香”,可知口脂是具有香味的。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6%B1%9F%E5%8D%97%E5%96%9C%E9%80%A2%E8%95%AD%E4%B9%9D%E5%BE%B9%E5%9B%A0%E8%A9%B1%E9%95%B7%E5%AE%89%E8%88%8A%E9%81%8A%E6%88%B2%E8%B4%88%E4%BA%94%E5%8D%81%E9%9F%BB
  5. ^ 可参见权德舆〈为赵公谢赐金石凌表〉,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7%82%BA%E8%B6%99%E7%9B%B8%E5%85%AC%E8%AC%9D%E8%B3%9C%E9%87%91%E7%9F%B3%E6%B7%A9%E8%A1%A8
  6. ^ 朴硝,味苦辛,寒、大汗,无毒。主百病,除寒热邪气,遂六腑积聚,结固留癖,胃中食饮热结,破留血闭绝,停痰痞满,推陈致新。能化七十二种石。炼饵服之,轻身神仙。炼之白如银。
  7. ^ 又名“五石散”。根据流传下来的资料,所谓“五石”指的是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五种矿物做成的散剂,食用后会全身燥热,需要另以阴冷的食物、洗冷浴及步行抑制,故又别名“寒食散”、“行散”。长期服用,皮肤会变得白嫩细致,但寒石散仍属毒物,长期服用会造成精神不佳、面如槁木、四肢酸重。此外,由于服用寒石散后会导致血液循环加快,所以亦曾被当作春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