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公政

(重定向自趙公政

赵公政(?—?),天水郡新县(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人[1],南齐官员,赵超宗的堂兄。

生平

编辑

建武四年(497年)十二月,南齐将军王昙纷率领一万多兵众攻打北魏南青州黄郭戍,北魏的戍军首领崔僧渊率兵抵抗,大获全胜,王昙纷全军覆没。南齐将军鲁康祚、赵公政又率兵一万人进犯北魏太仓口,北魏豫州刺史王肃命令长史傅永率甲士三千人反击。鲁康祚、赵公政驻扎在淮河以南,傅永驻扎在淮河以北十多里。傅永对部下说:“南方人喜欢夜间偷袭军营,他们一定会在准备渡河的地方放置火把,以标记河水的深浅。”于是傅永在夜间把士兵分成两部分,让他们埋伏在军营外面,又在大葫芦里装满易燃物,派人秘密地渡过淮河到达南岸,把大葫芦放置于水深之处,并告诫部下说:“一见对岸火起,你们就点燃它。”这天夜里,鲁康祚等人果然率兵来袭击傅永的军营,傅永的伏兵夹击,鲁康祚等人撤到淮河边,河边到处都是火光,齐军记不住原本渡河的地方,于是就朝着傅永设置的点火处争相渡河。该处淮河水深,淹死和被斩首的有几千人。赵公政被俘虏,鲁康祚的人和马匹都坠入淮河,次日早晨魏军发现了鲁康祚的尸体并将他斩首,鲁康祚的首级和赵公政被送到京城洛阳[2][3][4][5]

参考资料

编辑
  1. ^ 西安碑林博物馆编;赵力光主编. 《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汇编 上》. 北京: 线装书局. 2007年10月: 7–8. ISBN 978-7-80106-630-5 (中文(中国大陆)). 
  2. ^ 《魏书·卷七十·列传第五十八》:萧鸾遣将鲁康祚、赵公政众号一万,侵豫州之太仓口。肃令永勒甲士三千击之。时康祚等军于淮南,永舍淮北十有余里。永量吴楚之兵,好以斫营为事,即夜分兵二部,出于营外。又以贼若夜来,必应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永既设伏,乃密令人以瓠盛火,渡淮南岸,当深处置之。教之云:“若有火起,即亦然之。”其夜,康祚、公政等果亲率领,来斫永营。东西二伏夹击之,康祚等奔趋淮水。火既竞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之火而争渡焉。水深,溺死、斩首者数千级,生擒公政。康祚人马坠淮,晓而获其尸,斩首,并公政送京师。公政,岐州刺史超宗之从兄也。
  3. ^ 《北史·卷四十五列传第三十三》:齐将鲁康祖、赵公政侵豫州之太仓口,肃令永击之。永量吴、楚兵好以斫营为事,又贼若夜来,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教云:“若有火起,即亦燃之。”其夜,康祖、公政等果亲率领来斫营。东西二伏夹击之,康祖等奔趋淮水。火既竞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火争渡。水深溺死,斩首者数千级,生禽公政。康祖人马坠淮,晓而获其尸,斩首并公政送京师。
  4. ^ 《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一》:将军王昙纷以万余人攻魏南青州黄郭戍,魏戍主崔僧渊破之,举军皆没。将军鲁康祚、赵公政将兵万人侵魏太仓口,魏豫州刺史王肃使长史清河傅永将甲士三千击之。康祚等军于淮南,永军于淮北,相去十余里。永曰:“南人好夜斫营,必于渡淮之所置火以记浅。”乃夜分兵为二部,伏于营外;又以瓠贮火,密使人过淮南岸,于深处置之,戒曰:“见火起,则亦然之。”是夜,康祚等果引兵斫永营,伏兵夹击之。康祚等走趣淮水,火既竟起,不知所从,溺死及斩首数千级,生擒公政,获康祚之尸以归。
  5. ^ 《太平御览·卷二百八十七·兵部十八》:《南史》曰:萧齐将鲁康祚、赵公政,众号一万,侵后魏荆河州之太仓口。魏将傅永率三千人击之。时康祚等军于淮南,永舍于淮北十有余里。永量吴楚之兵好夜斫营,即夜分兵为二部,出于营外。又以贼若夜来,必应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永既设伏,乃密令人以瓠盛火度淮,南岸当深处置之。教云:“若有火起,即亦然之。”其夜康祚、公政等果亲领兵来斫永营,东西二伏夹击之,康祚等奔趣淮水,火既竟起,不能记其本济,遂睹永所置之火而争度焉。水深溺而死,斩首者数千级,生擒公政,康祚人马坠淮,晓而获其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