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北源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4年10月1日) |
赵北源(1917年—1964年8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开国少将。原名赵凤琴,曾用名赵北原、南福增。直隶大名县沙圪塔村人。
赵北源 赵凤琴 | |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1917年 中华民国直隶省大名县 |
逝世 | 1964年(46—47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 |
籍贯 | 河北省大名县 |
政党 | 中国共产党 |
父母 | 父亲赵桂林 |
职业 | 将领 |
宗教信仰 | 共产主义 |
获奖 | 二级独立自由勋章 二级解放勋章 |
军事背景 | |
效忠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服役 | 中国人民解放军 |
服役时间 | 1939年—1964年 |
军衔 | 少将 |
部队 | 中野10纵86团团长 解放军第174师副师长 |
早年生活
编辑1920年大名一带遭遇特大旱灾,病疫流行,赵北源三个姐姐和一个哥哥相继因饥饿而死,母亲就带着3岁的赵北源外出逃荒乞讨。1925年,父亲赵桂林在大名县城有了暂时工作居所,经过6年乞讨生活的赵北源随母亲又有了家,仍必须下乡拾柴或当小帮工。[1]直到11岁才开始入小学半工半读。1931年入直隶省立第七师范附属高级小学校。1932年暑假借用南福增的毕业文凭考入大名直隶省立第七师范学校。
1933年,赵北源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校内外积极从事地下革命活动,后被当局察觉,1934年冬被开除学籍。随后以当小学教师为掩护,任中共肥乡中心县委发行部副部长从事秘密工作。1935年后曾一度与党组织失掉联系,为生活所迫到外地谋生,1937年3月,返回故乡。1937年5月到北平通俗读物编刊社卖书度日。1938年初打入伪军内部,从事传递情报、营救同志以及向城外送印刷品等重要工作。
军旅生涯
编辑1938年7月,赵北源到大名县第四区抗日自卫大队,任民运干事、四区队指导员。同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任冀南军区第2支队1大队大队长。1940年八路军新编第9旅第26团第2营营长、后任第26团参谋长。1942年任冀南军区第一武工队政治委员。后任漳河县县长。1943年任冀南军区第一军分区广(平)大(名)路南支队政治委员,开辟和巩固大名、魏县、成安一带抗日根据地。1943年调出参加整风运动。1945年5月回到冀南第三军分区任第26团政治委员。抗战结束后,任冀南军区独立第5旅第14团政治委员。1947年8月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第86团团长,同年底随部千里跃进桐柏山区,参与开辟桐柏军区第三军分区的7个月艰苦战斗。1948年参加邓县、襄樊战役。1948年7月,率第86团渡汉江,配合友军创建汉南根据地。1949年春在花园战役中,歼灭江北守敌主力一个团,随后赴豫西剿匪。1949年5月任第二野战军第58军第173师副师长。[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赵北源任中南军区海军第1舰队司令员。他在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56年11月任海军青岛基地参谋长。1960年8月任北海舰队参谋长。1962年3月任海军旅顺基地副司令员,1964年升少将军衔。1964年8月23日在北京海军总医院病逝,终年47岁。[3]
参考文献
编辑- ^ 河北新闻网:海军少将赵北源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4-10-06.
-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版 ISBN:7500073798《河北抗日战争简志》第七编 人物-第二章 抗战英雄人物 赵北源]
- ^ 《赵北源传略》 作者:中共大名七师党史资料征编组. [2014-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