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渡迪纳河

大北方战争的一场战役
(重定向自跨越迪纳河
横渡迪纳河
大北方战争的一部分

《1701年横渡迪纳河》,丹尼尔·斯图尔特绘制
日期1701年7月8日(儒略历
1701年7月9日(瑞典历
1701年7月19日(格里历
地点
结果 瑞典胜利
参战方
瑞典帝国  萨克森选侯国
库尔兰公国
俄罗斯沙皇国
指挥官与领导者
卡尔十二世[1] 萨克森选侯国 亚当·海因里希·冯·施泰诺英语Adam Heinrich von Steinau[1]
萨克森选侯国 奥托·阿诺德·冯·帕库尔英语Otto Arnold von Paykull[2]
费迪南德·凯特勒英语Ferdinand Kettler[2]
安尼基塔·伊万诺维奇·列普宁英语Anikita Ivanovich Repnin[3]
兵力
14,000人:[2]
其中7,000人直接参与
29,000人:[2]
其中13,000人直接参与
伤亡与损失
100人战死
400人负伤[4]
1,300人战死或负伤
700人被俘[4]

横渡迪纳河(也被称为里加战役)是大北方战争一场重要事件,发生于1701年7月19日的里加(位于今日拉脱维亚境内)。当时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率军紧追波兰立陶宛联邦国王兼萨克森选帝侯奥古斯特二世。瑞军最终轻易横渡,而联军则是迅速崩溃与败逃。

序幕 编辑

在大北方战争第一年的战斗中,卡尔十二世已率瑞军两度重挫其对手。1700年7月,他在胡姆莱贝克短暂登陆英语landing on Humlebæk后,强迫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四世退出反瑞联盟。接着他又率军援救被围的纳尔瓦(当时隶属瑞典帝国),在11月底抵达后,他在纳尔瓦战役中以寡击众,成功地击败了俄军,导致从而结束当年的俄罗斯战役。卡尔十二世接着将注意力转向南方的波兰立陶宛联邦,以在入俄前击败他最后一个对手:奥古斯特二世[5]。萨克森与俄罗斯的联军总共有两万九千人之众[2],他们在亚当·海因里希·冯·施泰诺英语Adam Heinrich von Steinau率领下固守600米之宽的迪纳河[1]

 
卡尔勋章

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对利沃尼亚总督埃里克·达尔堡英语Erik Dahlbergh下令,要在瑞军主力抵达前进行渡河的准备。达尔堡被命令要取得200艘左右不同大小的登陆艇,而且还被要求去建造一座桥梁,以便让骑兵渡河。为确保能奇袭敌军,瑞王也要求这次的军事行动务必严格保密[4]。一万四千名瑞军[2]于7月17日抵达里加,当时发起进攻的准备均已完成。然而,恶劣的天气打乱了瑞典立刻进攻的计划,奇袭敌军的行动因而被延后[4]。瑞军留下一只瑞典骑兵英语Swedish cavalry来威胁科肯胡森英语Kokenhusen,有效地迫使施泰诺分兵[3],导致后者率大部留守里加[4]

联军最初是由萨克森将军奥托·阿诺德·冯·帕库尔英语Otto Arnold von Paykull库尔兰费迪南德·凯特勒英语Ferdinand Kettler指挥,他们都认为这将是会场轻松的胜利。出于自信,他们认为在数量上、掌握的据点、要塞以及萨军的士气,均优于瑞军。在战役打响前,凯特勒还声称:“即便瑞典有三十万大军,也难以在渡河这件事上有任何进展”。萨军虽被用以确保只会有少数的瑞军登陆,并在瑞军大部登陆前发起全面攻势,以期能击退对方并俘虏瑞典国王(因为联军这边认为他会和先头部队一同登陆),但他们却被部署在离滩头有一段距离的地方[2]

战役过程 编辑

 
《卡尔十二世横渡迪纳河》
 
瑞典浮动炮台组,与在横渡时使用的类似

7月18日晚间,略多于六千名瑞军步兵[1]及535名骑兵[4]开始悄悄地乘上登陆艇(约195艘各大小船只,其中包含4艘浮动炮台组英语floating battery,各含10门火炮,以及一艘有16门火炮的护卫舰[1]。位于里加的瑞军炮兵也在同日炮轰对岸联军的防御工事,并持续到了当晚与进行登陆作战之时[4]。所有部队登船后,瑞军首先将许多小船点火并置入河中,以产生烟雾来迷惑联军[6]:687;接着瑞军于19日凌晨四点时发起进攻[4]

当瑞军的登陆艇行至半途的福森霍尔姆岛(Fossenholm)时(该岛大大地阻碍了他们的视线),联军发现了他们并向他们开火。瑞典的四艘浮动炮台组也立刻还击,一个半小时后瑞军抵达了滩头,并立刻与岸上萨军侦察巡逻队交战。在瑞军约3000人上岸时,萨军集结3500人袭击了他们[1]。然而瑞军却是由国王亲自率领,因此他们不可能撤退,后来也击退了敌方。瑞军接着突袭并攻占了附近的加拉斯(Garras)堡垒,该堡垒位于海岸线200步之处,为瑞军提供了良好的立足点,并掩护了正在建造的浮桥

经过了短暂的僵持后,萨军将领奥托·阿诺德·冯·帕库尔英语Otto Arnold von Paykull对瑞军发起了第二波进攻,意图在更多瑞典援军抵达前,全力击败他们,但他们这次的进攻又如同上次一样遭到击退。与此同时,另一名萨军将领亚当·海因里希·冯·施泰诺英语Adam Heinrich von Steinau率领大批援军返回科肯胡森,并取得了指挥权。他下令向瑞军阵地发起第三波进攻,此时瑞军几乎所有人都已完成登陆。由于瑞军左翼被河流所掩护,施泰诺集结了骑兵向较无防备的瑞军右翼进攻。进攻一开始成功取得部分进展,但在后方瑞军骑兵的持续反攻下,又再次被击败[4][2]

当天早上七点,萨军指挥官海因里希·冯·施泰诺和他属下的将领召开了战争委员会英语council of war,并决定从战斗中撤走。他们又对瑞军发起一波攻势,以掩护联军撤退[4]。然而恶劣的天气让瑞军无法完成最终的渡桥建造,使得瑞军骑兵无法完全渡河,而让奥古斯特二世率军溜走[4]。瑞军在渡河的过程中战死了100人,同时有400人负伤[4][1][7],而联军则有超过1,300名伤亡,另外还被俘虏700人。36门火炮及4面旗帜英语Military colours, standards and guidons也被瑞军掳获[4]

后续发展 编辑

 
1701年,瑞军炮轰迪南蒙德

战斗后卡尔国王包围并攻占了米陶,从那里夺取了八千支鸟铳及九千支手枪。接着又突袭了400名俄军驻守的科布朗(Cobron)要塞,在要塞被屠杀后,俄军仅二十人生还。随后卡尔国王又包围了迪南蒙德(Dünamunde)英语Daugavgrīva,并在作战中开始骚扰最初有两万人之众撤退中的敌军。安尼基塔·伊万诺维奇·列普宁英语Anikita Ivanovich Repnin率领强大的一万名俄军,在几未参与主要战斗下便撤回俄国。萨军撤退到中立的普鲁士,导致整个库尔兰地区门户大开,从而让卡尔国王抓机会并攻占了科肯胡森[8][2][9]

在横渡的准备过程中,瑞王卡尔十二世下令建造第一座桥以用来跨越道加瓦河,该桥是由绳索和船只锚定和相互连接而成。瑞军胜利后,这座城市留下该桥的结构。1705年,已在维札克萨拉斯湾中过冬的桥,最终在春季涨水时被冲走了。随后虽重建了浮桥,但后来在1710年的里加围城战英语siege of Riga (1710)中再次被俄军摧毁[10]

瑞军在战役期间使用了装载大炮的小型驳船,从而结合了陆海两军的力量,并加上使用烟雾作为欺瞒,最终取得了这场惊人的胜利,瑞军计划的执行既严谨又贯彻。[2]

参见 编辑

来源 编辑

参考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Ericson (2003), p. 268-273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Fryxell (1861), p. 157-161
  3. ^ 3.0 3.1 Peterson (2007), p. 252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Larsson (2009), p. 108-111
  5. ^ Sundberg (2010), p. 206
  6. ^ Tucker, S.C., 2010, A Global Chronology of Conflict, Vol. Two, Santa Barbara: ABC-CLIO, LLC, ISBN 9781851096671
  7. ^ Ullgren (2008), p. 80-82
  8. ^ Kuvaja (2008), p. 148-153
  9. ^ Svensson (2001), p. 61-62
  10. ^ Riga municipality portal. [2019-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5). 

传记 编辑

  • Olle Larsson, Stormaktens sista krig (2009) Lund, Historiska Media. ISBN 978-91-85873-59-3
  • Ericson, Lars m fl: Svenska Slagfält, Wahlström & Widstrand 2003, ISBN 91-46-20225-0
  • Peter Ullgren, Det stora nordiska kriget 1700-1721 (2008) Stockholm, Prisma. ISBN 978-91-518-5107-5
  • Ericson, Sjöslag och rysshärjningar (2011) Stockholm, Norstedts. ISBN 978-91-1-303042-5
  • Anders Fryxell, Berättelser ur svenska historien, Volym 21–22 (1861)
  • Gary Dean Peterson, Warrior Kings of Sweden: The Rise of an Empire in the Sixteenth and Seventeenth Centuries (2007). McFarland.
  • Ulf Sundberg, Sveriges krig 1630-1814 (2010) Svenskt Militärhistoriskt Bibliotek.
  • Kuvaja, Christer, Krigen kring Östersjön - Karolinska krigare 1660-1721, Schildts Förlags AB, Helsingfors 2008
  • Alex, Svensson, Karl XII som fältherre, Svenskt Militärhistoriskt Bibliotek, Stockholm 2001

坐标56°59′N 24°04′E / 56.983°N 24.067°E / 56.983; 24.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