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畜产试验所南区分所澎湖场区

位於澎湖縣西嶼鄉竹灣的工作站

农业部畜产试验所南区分所澎湖场区,隶属农业部辖下畜产试验所南区分所的畜产组织,位于台湾澎湖县西屿乡竹湾村235号,占地公顷15.1178公顷,以经管山羊、黄牛等相关业务为主。[1][2]

沿革 编辑

澎湖幅员不广,且土地贫瘠,早期居民多以海为田,畜牧不兴,早于元代汪大渊撰述的《岛夷志略[3],澎湖当时已有畜养山羊的纪录。黄牛记载较晚,应为明、清之际随福建移民带往澎湖,且黄牛多作为农业耕作辅力,而非做食用或销售用途。此外,澎湖尚有饲养猪只、家禽(以火鸡为主,少见)等事例。[1]:31-35

日治时期 编辑

澎湖早期民生经济以农耕、渔捞为主,由于地理环境所囿,虽有饲养家畜、家禽等,并无发展畜牧业的条件,直到日治时期才有政府组织的专责单位管理畜牧事务,即澎湖厅总务课劝业系,编制设有专职技手,另外马公街役所、湖西等庄役场,分别设立产业课、增产系,但上述管理单位除了畜牧之外,还另兼造林、农牧改良等业务。[1]:47-49

畜牧管理自日治时期以降,多并纳农业组织中,例如“市街庄农业会”设有“畜产系”、“州厅农业会”编制有“畜产部”,可谓与农业组织发展息息相关[4]:169-177,也反映在澎湖畜牧管理的编制上。[1]:47-49

明治42年(1909年),台湾总督府殖产局在旧县府新村、旧水产试验所宿舍附近(约火烧坪、红木埕一带)设立蔬菜试验场,翌年成立农会,指导造林、农业改良与推广,其中也涉猎牛只、猪豚的品种改良试验。明治年间设立的蔬菜试验场,主要仍以试种胡瓜、甜瓜、梨等瓜果蔬菜作物为主。大正十年(1921年)改制为“澎湖厅农事试作场”,才可作为今日农业改良分场之前身。[1]:47-49

中华民国时期 编辑

1945年二战结束之后,台湾政府组织经历一连串改制变革,不仅原五州三厅行政区域大幅变动,原农业组织改由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农林处管辖,而“澎湖厅农事试作场”被改名“澎湖农林总场”。民国38年(1947年),台湾爆发二二八事件,事件抚平之后,中华民国政府决定废除“台湾省行政公署”,改组成“台湾省政府”,农林处改作农林厅。[5][6]:76-82

民国39年(1950年)11月,原属高雄县政府的“高雄县农林总场”改隶“台湾省政府农林厅”,改名“高雄区农林改良场”,同时“澎湖县农林总场”因被并入“高雄区农林改良场”,也随之更名为“澎湖分场”。[7][2]

民国52年(1963年),澎湖分场在今澎湖孔庙前的文澳海滨设立“人工授精站”,进行推广牛、猪只的品种改良,民国57年(1968年)迁至安宅农改场(即今高雄区农业改良场澎湖分场)。民国62年(1973年),澎湖分场又逢改制,自高雄区农林改良场脱离,直隶台湾省政府畜产试验所,8月1日成立“澎湖种畜推广工作站”。民国65年(1976年)五月易名为“澎湖畜牧推广中心”、民国70年(1981年)元月又改名“澎湖种畜繁殖中心”。[2]

民国87年(1998年),中华民国政府实施“精省”,行政组织再度进行整饬[8],民国88年(1999年)7月1日,奉命改隶“行政院农业委员会畜产试验所”,原“澎湖种畜繁殖中心”名称不变。民国91年(2002年)4月30日,因应组织调整,又更名为“澎湖工作站”。[2]

民国112年(2023年)8月1日起随农委会升格为农业部[9],高雄种畜场,与恒春分所、澎湖工作站合并为“农业部畜产试验所南区分所”,原澎湖工作站更名为“农业部畜产试验所南区分所澎湖场区”。[10]


编制年表 编辑

年份 所属机关 单位名称 单位地点 参考来源
明治42年(1909年) 台湾总督府殖产局 蔬菜试验场 妈宫街火烧坪、红木埕
[2][1][5]
大正10年(1921年) 台湾总督府澎湖厅 农事试作场 马公街火烧坪、红木埕
民国36年(1945年) 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农林处[6] 澎湖农林总场 马公镇火烧坪、红木埕
民国38年(1947年) 台湾省政府农林厅[6] 澎湖农林总场
民国39年(1950年11月) 台湾省政府农林厅高雄区农业改良场[7] 澎湖分场
民国57年(1968) 台湾省政府农林厅高雄区农业改良场 澎湖分场 马公镇安宅里
民国62年(1973年8月1日) 台湾省政府农林厅畜产试验所 澎湖种畜推广工作站
民国65年(2002年5月) 台湾省政府农林厅畜产试验所 澎湖畜牧推广中心
民国70年(1981年1月) 台湾省政府农林厅畜产试验所 澎湖种畜繁殖中心
民国88年(1999年7月1日)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畜产试验所 澎湖种畜繁殖中心
民国91年(2002年4月30日)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畜产试验所 澎湖工作站
民国112年(2023年8月1日) 农业部畜产试验所南区分所 澎湖场区

业务成果 编辑

黑山羊 编辑

自民国99年(2010年)起,澎湖工作站实施“异地保种”计划,分别自恒春花莲引入“台湾黑山羊恒春品系”和“吉安山羊”至澎湖,至民国107年(2018年)为止数量共有100头。[11]

银合欢铲除计划 编辑

银合欢为世界百大外来种植物,因含有含羞草酸而会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澎湖县有4,206公顷的废耕地,银合欢占据比例高达八成四。民国107年(2018年),为要遏止银合欢持续蔓延,畜试所澎湖工作站便利用“放羊吃草”的方式,透过试验将五只黑山羊置入一公顷的银合欢区域,不时补充其余饲料,一个月后成功铲除一公顷面积的银合欢,同时羊只也未发现异常生理状态。[11]

黄牛品种改良 编辑

澎湖地区长期放牧牛只,由于放牧面积不广,多年下来会出现近亲繁殖的问题。民国109年(2020年),澎湖工作站在行政院农委会畜试所恒春分所的协助下,九月间首次在澎湖地区进行牛只人工授精。民国110年(2021年)五月份,实际协助当地农民进行在地肉牛人工授精,参与促进品种改良事宜;时任澎湖工作所代理主任陈彩慈表示,此次人工授精的种类系来自澳洲布兰格斯牛英语Brangas的冷冻精液,布兰格斯牛具备热带牛和温带牛特色,有助于改善澎湖黄杂牛体型和肉质,若有机会在澎湖广大废耕地饲养,预期对农民收益有正面影响。[12]

图辑 编辑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林文镇. 《續修澎湖縣志·卷5·物產志》. 澎湖县: 澎湖县政府. 2005 [2021-11-14]. ISBN 9860015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3) (中文(台湾)). 
  2. ^ 2.0 2.1 2.2 2.3 2.4 〈澎湖工作站〉. 农业部畜产试验所. [2021-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0) (中文(台湾)). 
  3. ^ 李宜宪. 〈島夷誌略〉. 台湾大百科全书. 2009-10-30 [2021-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3) (中文(台湾)). 
  4. ^ 丁文郁; 胡忠一. 《台灣農會史·上冊·日治時期溯源》. 台北市: 中华民国农民团体干部联合训练协会. 2012. ISBN 9789868606333 (中文(台湾)). 
  5. ^ 5.0 5.1 〈本所沿革〉.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畜产试验所. [2021-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9) (中文(台湾)). 
  6. ^ 6.0 6.1 6.2 胡忠一. 《台灣農會大事年表:1840-2013》. 台北市: 中华民国农民团体干部联合训练协会. 2013. ISBN 9789868606340 (中文(台湾)). 
  7. ^ 7.0 7.1 〈高雄種畜繁殖場-沿革〉.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畜产试验所. [2021-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9) (中文(台湾)). 
  8. ^ 江大树. 〈精省〉. 台湾大百科全书. 2009-09-24 [2021-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4) (中文(台湾)). 
  9. ^ 杨媛婷. 〈農委會明升格農業部 莊老達接資源永續司、江文全掌動保司〉. 自由时报. 2023-07-31 [2023-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2 (中文(台湾)). 
  10. ^ 〈沿革〉. 农业部畜产试验所. [2021-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1 (中文(台湾)). 
  11. ^ 11.0 11.1 林珮君. 〈本土黑山羊超強!五隻羊一個月吃掉一公頃有毒銀合歡,健康活跳跳〉. 上下游 News & Market. 2018-07-26 [2021-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4) (中文(台湾)). 
  12. ^ 白慈美. 〈人工授精好處多! 改良肉牛性能還可減少疾病風險〉. 全国旅游时报. 2021-07-15 [2021-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4)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