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距工作

通過電話和網絡在家或其他場所辦公
(重定向自远隔工作

远距工作远端工作居家就业(Working From Home, WFH)是透过互联网电话在家或其他场所办公,是一种利用远端资讯技术的沟通模式,进行有关远端资料的存取运用行为,让工作也能在办公室以外的地方完成的一种便利的工作模式。

家庭办公室的范例

定义

编辑

居家就业,源自于弱势团体向政府和社会诉求工作权的保障。透过网络等通讯工具,家里就是办公室,在这样的小型办公室(Small Office Home Office)简称为SOHO。即使因麻痹瘫痪等,无法独自出门,仍然可以在家工作,成为SOHO一族。身心障碍者适合居家就业的原因,是因为在许多职场中有多重的障碍,如身体机能障碍,无法久坐或外出,而造成就业困难,不易进入一般性职场;但可在他人协助下于家中工作,成为一个趋势。

在电视剧飞鹰人中负责人周二铭先生曾经提到这个名词,从TeleWork和Telecommute翻译而来,称为“居家就业”。它的口号很响亮:Advancing work from anywhere! (任何地点都能工作)。透过无线网络笔记型电脑之便利,工作地点已经不限定在电脑办公桌。利用网络即时互动的特性,交叉运用办公室团队工作(TeamWork)和居家就业团队(TeleWork)的优点,有效的分工执行业务,呈现出一贯优质作品。自由软件联盟共享网络文化成果,充分发挥创意,利用电子媒体与印刷媒体背后制作流程相近似的特点,居家就业是一种利用远端资讯技术的沟通模式,进行有关远端资料的存取运用行为,让工作也能在办公室以外的地方完成的一种便利的工作模式。

历史

编辑

居家就业telework(也可以翻译成为电传劳动或是远距工作、远程就业、远端工作等)的工作理念最早是在1957年由美国的Jones提出,在1970年的能源危机发生后,居家就业的理念才广泛的被注意到。此时Nilles提出居家就业(telecommuting)的名词并给予定义,此时由于产业、科技、生活等各个层面的的形态不同,影响了整个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变。

因为近年来互联网发达的缘故,改变了所有人的工作形式,有些工作可以透过网络就能够执行完毕,而比较重视个人主义的,发展这种SOHO族的外包速度就比较快速,更重要的是在发展身心障碍的telework,在欧美地方也因为比较容易接受这种在家中的工作的模式,所以相对的也比较容易发展起来。

台湾早年对于在家工作印象是在手工(家庭工厂)的部分,对于一些手部功能比较弱的人来说,是很困难的;另外这几年虽然发展SOHO族的外包并没有落后于国外,但是还是比较集中于一般平常人,有工作经验的人比较多。身障者若是天生或是发病比较早期的,在求学或是就业上面本来就是处于弱势,而即使后天受伤的,也不一定可以回到原来职场上班。

台湾在1994年8月开始进行国家资讯基础建设计划,内容涵盖了整个网络及资讯整合方面的推动,目的是希望灌注另一种新的生活形式、加速经济成长、和追求更高生活品质。因此,居家就业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较以前更为成熟,而居家就业在以电信为传输工具时所需的技术、安全顾虑及费用,皆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和技术的成长而大幅改善。

 
在家工作兼顾小孩的SOHO族

最先开始在台湾发展居家就业如有飞鹰计划的周二铭,新竹脊髓损伤者协会的戚启礼等人,后来在这些人的努力下,让台湾的政府单位开始这项服务,并在2004年开始试办“身心障碍者居家就业服务计划”,隔年后将此计划列为常态补助方案。

2020年后,由于Covid-19疫情,全球许多企业让员工自我隔离和在家工作,做为无法到办公室上班的替代方案。

与电传劳动之关系

编辑

居家就业和电传劳动间的定义相似,而居家就业的含意较电传劳动来的广泛,电传劳动基本定义为:使用电脑、网络及其他通讯设备软件来进行工作,进而不必在组织中(办公室)工作,其不一定是在家中工作,与居家就业的差异是居家就业同时包含家庭代工等传统代工产业。

面临问题

编辑

目前劳动法规对劳工福利的保障乃是针对具有传统受雇劳工身份的人,部分电传劳动者可能被企业视为临时性的,或是自雇劳动者,以承揽关系提供其劳务,因而未能充分取得传统的劳工福利。

工时与福利密切相关,工作时间乃指雇主与劳工间,基于劳动契约之约定,雇主得指挥命令劳工从事工作的时间。劳工于工作时间内付出劳力,藉以获得报酬与各项福利。然而对电传劳动者而言,通常其工作及休息时间的分际并不清楚,这将影响到与工时密切相关的福利事项与劳动条件问题。依劳动基准法第二条第三款规定:“工资,谓劳工因工作而获得之报酬,包括工资、薪金及计时、计日、计月、计件以现金或实物等方式给付之奖金、津贴及其他名义之经常性给与均属之。”原则上只要不违反公共秩序、善良风俗或其他法律的规定下,可由劳资双方自行约定。目前各界对工时的思考,多停留在传统的工作形态:固定上班地点与固定上班时间,因此各方斤斤计较一两小时的工时,而忽略了随着于新科技的进步,电传劳动应会日益增加。在电传劳动这种非典型的工作形态下,工时根本不易计算。[1]

监管问题

编辑

潜在优点

编辑

居家就业对于社区、员工、企业都有相当利益。

1.对社区而言,居家就业能提供更全面的就业,如在家的父母、残障人士、退休人员,以及生活在偏远地区的人士,减少交通壅塞和交通意外,同时减少能源使用,提高防灾意识。[2]

2.对于企业而言,居家就业扩大人才储备、减少疾病传播,减少工作室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也降低了碳足迹和能源使用,也提升了连续性经营能力,如:跨时区办公,同时也增加员工文化适应力,一些研究数据显示,一个全以远距办公形式的公司大约能省去花费20000美元的雇用花费。[3]

3.对于员工而言,使用远距办公的人,能在工作和生活之间取得更好的平衡,并减少碳足迹和能源使用,并减少因搭用交通工具而失去的十五至二十五个工作天,也减少每年数万台币的交通费用。[4][5]

整体而言,居家就业对社会、企业、员工都有相当益处,互联网和电子通讯的进步让员工得到更多好处,特别是残障人士,也导致了一个节能型社会,减少了因为经济进步所带来的影响。[6]

环境效益

编辑

在1996年美国清洁空气法案修正案过后,增强了居家就业的力量,该法案鼓励员工数超过100人的公司,使用合用汽车、大众交通工具、并缩短工作周。

如果美国人口的40%,拥有一半工作时间为居家就业状态:全国将节省2.8亿桶(45000000立方米)汽油,约为波斯湾石油进口的37%。对环境的影响相当于少了900万台车长年的使用,其对能源的节省将超过目前美国所有再生能源的总合的两倍。[7]

据研究报告显示在英国的话,增加远程办公人数将可减少每年约300万吨的碳污染。[8]

工作态度

编辑

居家就业员工由于工作灵活度和自主性而提升本身对工作满意度,因此居家就业员工相对于普通办公室人员有较高的满意度,据研究显示工作自主性降低了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冲突,特别是员工不用在拘束于传统工作时间,可以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之间更有弹性。[9]

离职现象

编辑

居家就业员工因为其工作地点和工作时间的弹性高,因此较没有想要离职的现象和倾向。[10]

公共卫生

编辑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各国卫生部门建议各公司的在家工作安排。

优缺点整合

编辑

研究显示远程办公基本上对于企业和员工都是正面的影响,提升了员工的工作态度,降低了员工离职现象,也增加了员工工作满意度,进而增加员工生产效能,对于企业和员工都相当有益。[11]

虽然之前有部分学者和管理部门人员提出[12],员工的职业生涯可能因居家就业而遭受损害,但根据荟萃分析,普遍上并没有因工作地点而产生对企业产出的不利影响。同时居家就业被发现对于主管和员工因为工作满意度的提升和离职现象的减少,而产生正面影响,但完全的居家就业者和一周超过2.5天在家工作者都会影响其和公司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编辑
  1. ^ 王方,“E时代”的新劳工问题:电传劳动者权益之社会学研究
  2. ^ "Sustainable Facilities Tool: Sustainable Sit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ftool.gov.
  3. ^ Telework Research Network. "Telework Savings Calculator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undress4success.com. Telework Research Network.
  4. ^ "Telework Savings Calculator". [2015-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7). 
  5. ^ "Pros And Cons of Working From Home - Extra Paycheck".. [2015-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27). 
  6. ^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and Telecommuting: Good for the Economy, Good for the Environme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t"
  7. ^ Principal Researcher at the Telework Research Network and co-author of Undress For Success--The Naked Truth About Making Money at Home. [2015-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7). 
  8. ^ "Homeworking: helping businesses cut costs and reduce their carbon footprint".. [2015-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9. ^ Loher, B. T., Noe, R. A., Moeller, N. L., & Fitzgerald, M. P.(1985). A meta-analysis of the relation of job characteristics to job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0 (2), 280-289.
  10. ^ Ilozor, D. B., Ilozor, B. D., & Carr, J.(2001).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determine job satisfaction in telecommuting. Journal of Management Development, 20 (6), 495-507
  11. ^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nknown about telecommuting: Meta-analysis of psychological mediators and individual consequences". [2015-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5). 
  12. ^ McCloskey, D. W., & Igbaria, M.(2003). Does“out of sight”mean“out of mind”?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career advancement prospects of telecommuters.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Journal, 16 (2), 19–34.
  • 以上条目内容是参考于后面两处文章之翻译,及条目作者小羊麦仔在“新竹市身心障碍福利双月刊”中,采访新竹市扶桑绿篱居家就业团队所撰写的新闻稿,并且参阅飞鹰人部落阁周二铭教授的论文
  • 扶桑绿篱之记得新竹有风
  • 飞鹰人
  • Lewis, R.A.(2000), Teleworking Current and Future Issues,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cyberworkers.com/rlewi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ec, 2003]
  • 王方,“E时代”的新劳工问题:电传劳动者权益之社会学研究

相关条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