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渤海使日本渤海国派遣的使节。据记载,728年至811年间共派遣十四次(其中一次为途经渤海的遣唐使,另有一次为舵手等的派遣)。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遣渤海使
假名けんぼっかいし
平文式罗马字Kenbokkaishi

概述

编辑

据《续日本纪》,公元720年(养老四年)渡嶋津軽津司诸君鞍男以视察风土的名义被派往“靺鞨国”。关于此“靺鞨国”指代何国存在争议,津田左右吉等研究者认为指北海道北部的肃慎(あしはせ,异于中国文献中的肃慎),而鸟山喜一等研究者认为指渤海。若后一说法成立,则720年为首次的遣渤海使。

698年高王大祚荣建立渤海,第二代武王大武艺时,渤海与新罗在外交上呈现对立态势,为牵制两国,开始向日本派遣使节,有较强的军事同盟意义。日本认为渤海仰慕天皇的德化而来朝见,并认为其代表高句丽的复兴,故隆重接待使节。很快在次年也向渤海派出使臣,一般所说的首次遣渤海使即指此次使节。

在日本与新罗关系紧张的时期(758年-763年),日渤之间几乎每年有使者往来。759年大师(太政大臣藤原仲麻吕联合渤海,准备了军船394艘和四万零七百人的军队,准备远征新罗,但此计划因其与孝谦天皇不和及渤海方面情况有变等原因而流产。后来渤海第三代文王大钦茂改善与唐朝的关系,日本与渤海间往来的军事意义逐渐淡化,改为以文化交流和商业活动为主。

日渤间往来采取朝贡贸易的形式,对于渤海的贡品,日本方面须给予数倍的回赐。如此渤海得到较大利益,但日本的财政因此受到影响。因此接待使节及回赐的费用达到较大规模后,日本开始限制渤海使节的来朝,并停止向渤海派出使节。但渤海向日本派遣使节一直持续到渤海灭亡。

遣渤海使一览表

编辑
次数 派遣年 年号(日) 年号(渤) 正使名 天皇 渤海王 备注 出典
  720年 养老4年 仁安元年 诸君鞍男 元正天皇 武王 遣于靺鞨国观其风俗 续日本纪
1 728年 神龟5年 仁安9年 引田朝臣虫麻吕 圣武天皇 武王 送渤海客使

续日本纪

2 740年 天平12年 大兴3年 大伴宿祢犬养 圣武天皇 文王 遣渤海大使 续日本纪
3 758年 天平宝字2年 大兴21年 小野朝臣田守 孝谦天皇 文王 伴随遣渤海大使、渤海使扬承庆,报告安史之乱 续日本纪
4 759年 天平宝字3年 大兴22年 高元度 淳仁天皇 文王 迎入唐大使使 续日本纪
5 760年 天平宝字4年 大兴23年 阳侯史玲璆 淳仁天皇 文王 送高南申使 续日本纪
6 762年 天平宝字6年 大兴25年 高丽朝臣大山 淳仁天皇 文王 伴随遣高丽使、渤海使王新福 续日本纪
7 763年 天平宝字7年 大兴26年 多治比真人小耳 淳仁天皇 文王 送高丽人使,正使未行,板振镰束漂流归国 续日本纪
8 772年 宝龟3年 大兴35年 武生鸟守 光仁天皇 文王 送渤海客使 续日本纪
9 777年 宝龟8年 大兴40年 高丽朝臣殿继 光仁天皇 文王 送渤海使张仙寿 续日本纪
10 779年 宝龟10年 大兴42年 大网公广道 光仁天皇 文王 送高丽客使 续日本纪
  787年 延历6年 大兴50年   桓武天皇 文王 予渤海使李元泰船一艘及舵手、水手等 续日本纪
11 796年 延历15年 正历2年 御长真人广岳 桓武天皇 康王 送渤海客使 日本后纪
12 798年 延历17年 正历4年 内蔵宿祢贺茂麻吕 桓武天皇 康王 遣渤海使 日本后纪
13 799年 延历18年 正历5年 滋野宿祢船白 桓武天皇 康王 押送 日本后纪
14 811年 弘仁2年 永德2年 林宿祢东人 嵯峨天皇 定王 送渤海客使 日本后纪

13回说去除第四回,15回说包含786年(或720年)。

参考文献

编辑
  • 吉田孝,《日本の誕生》岩波书店,1997年,ISBN 4004305101
  • 関口明,〈渡嶋蝦夷と粛慎・渤海〉《日本古代の伝承と東アジア》,吉川弘文馆,1995年,ISBN 464202283X
  • 上田雄,《渤海国の謎―知られざる東アジアの古代王国讲谈社,1992年,ISBN 4061491040
  • 大日本史 诸蕃列传 渤海上
  • 大日本史 诸蕃列传 渤海下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