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门纪略》,是清朝道光年间的杨静亭描写北京风土人情、京剧的著作。

历史

编辑

杨静亭是嘉道年间的通州人,曾任职陕西榆林官署,后长期潦倒于京华[1]。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他针对暂居京城的行旅客商,将北京市井风物、人情世故、名胜古迹以及梨园掌故,编纂成此书。刊行后深受欢迎一再增订改编,延续使用到清朝结束,并被学者所引用,如谢国桢在《明清笔记谈丛》中以此书做过阐发、周明泰揭示其戏曲史料价值。[2]

内容

编辑

分上下二册,上册有序言和例言,分为图说、风俗、对联、翰墨、古迹、技艺、时尚、服用、食品、市廛、词场等十一门类;下册是歌咏京师风俗的竹枝词,共九十七首,类目只差没有图说一项。[2]

参考

编辑
  1. ^ 朱仲玉. 楊靜亭《都門紀略》評價. 《北京文史》2001年 第2期. 2001 [2014-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1) (中文(中国大陆)). 
  2. ^ 2.0 2.1 辛德勇. 關於《都門紀略》早期版本的一些問題. 《中国典籍与中国文化》2004年第4期. 2004 [2014-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1) (中文(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