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酸甜甜香港地

酸酸甜甜香港地》是香港话剧团香港中乐团香港舞蹈团联合制作的音乐剧,国、粤语对白,并由毛俊辉导演、何冀平编剧,音乐的主创人员则有作曲家顾嘉煇、填词人黄霑、编曲人阎惠昌徐日勤。该剧于2003至2004年间的香港三度上演,并曾移师至杭州上海演出。

酸酸甜甜香港地
表演形式 音乐剧
上演地点 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

(2003年11月29日—2003年12月7日;2004年1月3、4、9至11日)、香港演艺学院歌剧院(2004年8月27至29日)

场次 18场
语言 中文粤语、普通话)
时长 2小时25分
制作机构 香港话剧团
演员 王维、龚小玲、周志辉、秦可凡、冯蔚衡、刘守正等
导演 毛俊辉
编剧 何冀平
舞台设计 何应丰
灯光设计 李树生
音乐 香港中乐团(现场中乐演奏)、顾嘉煇(作、编曲)、阎惠昌(编曲、指挥、附加音乐的作曲)、黄霑(填词)、徐日勤(编曲、西乐指导)、黄华丰(歌唱指导)
形象设计 周倩慧
舞蹈编排 蒋华轩

简介 编辑

非典型肺炎疫潮后,为勉励香港人,香港政府出资邀请香港话剧团、香港中乐团和香港舞蹈团合作。剧名由黄霑所定[1],剧本改编自何冀平的原创话剧《明月何曾是两乡》,藉老面店福记和新开薄饼店之间的竞争故事,表现香港两种冲突和融合:回归后的新移民与本地人、时尚与传统,以及香港人灵活拼搏的精神。此剧走亲民的喜剧路线,以大团圆结局收场[2] [3] [4];并获形容为何冀平首部“香港主旋律”作品[5]

音乐编制以五十人的中乐团为主力,加上琴、电吉他吉他、鼓、电子合成器五种西洋乐器,并采用西乐的编曲手法[6]。顾嘉煇表示自己移居温哥华后因多接触了西洋音乐,曲风受到影响,为配合情节场景亦加入了新潮的元素如嘻哈[6]。何冀平提供歌词的意念和草稿,再经黄霑改写[7],词风是黄霑一贯的率真浅白[8]

演出 编辑

2003至2004年间,此剧在香港演出过三次,首两次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共14场,第三次在香港演艺学院歌剧院,共4场;入座率依次为100%、94%、96%,总观众人次则是12439、7685及3650。[9][10]

2004年9月,剧团两度在中国大陆演出:先是参加第七届中国艺术节,地点为杭州萧山剧院,及后为上海慈善基金会筹款到上海逸夫舞台演出。为使观众适应,加添了普通话对白并佐以字幕。[8][10]

评论 编辑

评论界对此剧褒贬不一:对演员的表现大多给予好评,并赞扬舞蹈种类多元、调度良好[8];对音乐方面的普遍形容是通俗、流畅、简洁[8]。华文戏剧专家方梓勋视之为“‘煇黄(指顾嘉煇和黄霑)’公式的变奏”[8]。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何占豪认为“东西方音乐(流行及民族音乐)揉合得极为恰当”[8]。音乐人苗杰则批抨音乐欠缺个性,“主题不够清晰”[8]。亦有论者指出这本非音乐剧,时间紧迫下在已有的剧本上强行插入歌曲和舞蹈,显得“堆砌”,而且舞蹈员和演员之间没有交流[11]

其他批评则多集中于编剧,例如人物刻画薄弱[8];主线桥段陈旧[12];部分情节欠说服力,如由于顾客对象完全不同,薄饼店与老面店不可能构成直接竞争[13];救星突然降临的大团圆结局牵强,与港人自力更生的励志主题产生冲突等[8]

演员 编辑

姓名 角色
龚小玲 天娜
王维 冬至
周志辉 福叔
秦可凡 惠嫂
冯蔚衡 一品窝
刘守正 阿强、年轻人
辛伟强 华仔、嫖客
麦青 外省商人
晓华 外省商人妻子
陈丽卿 嬷嬷、游客
刘红豆 莉珍、妓女、客人
高瀚文 导游、神父、客人
孙力民 明哥、棋客
彭杏英 阿美、卫生督察、孕妇
洪迎喜 阿Sa、妓女、公务员
黄慧慈 阿娇、公务员、教友
李子瞻 张伯、醉汉、客人
郭志伟 收买佬、新的员工、公务员

场幕和曲目 编辑

第一幕 编辑

分场 曲名 作曲 编曲 填词
第一场 序曲 顾嘉煇 顾嘉煇、徐日勤
第二场:百年老汤 祈福转运 黄霑
春风绿华南 阎惠昌
新的Pizza 顾嘉煇、徐日勤
第三场:好景不再
第四场:新的Pizza 新的之歌 顾嘉煇 顾嘉煇、徐日勤 黄霑
第五场:忧患重重 冬至之歌 阎惠昌
第六场:策划进攻 天娜心声
第七场:抢客 抢客大战 顾嘉煇、徐日勤

第二幕 编辑

分场 曲名 作曲 编曲 填词
第八场:送外卖 送外卖 顾嘉煇 顾嘉煇、徐日勤 黄霑
第九场:姻缘石 如果可以
第十场:诡计出笼 恶人先告状 古曲《昭君怨》 顾嘉煇、阎惠昌
第十一场:扫荡 千祈洗地 顾嘉煇 顾嘉煇、徐日勤
第十二场:庆功
第十三场:风暴 暴风雨 阎惠昌
第十四场:五味人生 五味人生 顾嘉煇 黄霑
打面 阎惠昌
第十五场:一桌盛宴 如果可以II
春风再绿华南 阎惠昌
酸酸甜甜香港地 顾嘉煇、徐日勤

奖项及提名 编辑

  • 第十五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提名) - 周志辉[14]
  • 第十五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配角奖 - 冯蔚衡[15]

影音产品 编辑

2006年,DVD发行,嘉利贸易公司出品[16]

参考资料 编辑

  1. ^ 何冀平. 他走了,再沒有第二個──記黃霑. 明报月刊. 2020-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7). 
  2. ^ 萧伟基. 專訪﹕香港話劇團藝術總監毛俊輝 新話劇替香港說話. 亚洲周刊(第17卷 48期). 2003-11-30. 
  3. ^ 香港话剧团艺术总监毛俊辉访谈[J]. 蔡兴水.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4(04)
  4. ^ 何冀平剧作论[D]. 王威.广西师范大学2012
  5. ^ 陈冰. 何冀平:“金牌编剧”香港锻造. 新民周刊. 2005-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7). 
  6. ^ 6.0 6.1 文灼非. 顧嘉煇接受新挑戰. 信报财经新闻. 2003-11-29. 
  7. ^ 何冀平. 【雙城記】舊景重現(二). 文汇报. 2020-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8). 
  8. ^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Tao, Siu Tip.; 涂小蝶.; Xianggang hua ju tuan.; 香港话剧团. Ju ping ji. Chu ban. Xianggang: Xianggang hua ju tuan you xian gong si. 2006. ISBN 9627323047. OCLC 71361982. 
  9. ^ 香港話劇團 2003-04年報. 香港话剧团. 
  10. ^ 10.0 10.1 香港話劇團 2004-05年報. 香港话剧团. 
  11. ^ 慧子. 三大「地頭蟲」炮製急就章音樂劇 改編自舊作品歌舞蹈欠融合. 大公报. 2003-12-31. 
  12. ^ 徐咏璇. 甜甜酸酸炒雜碎?. 明报. 2004-01-21. 
  13. ^ 秋盈. 《酸酸甜甜香港地》=新《南北和》?. 大公报. 2003-12-24. 
  14. ^ 周志輝. 香港话剧团.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8). 
  15. ^ 馮蔚衡. 香港表演艺术目录.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9). 
  16. ^ 酸酸甜甜香港地 (香港版). yesasia.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7)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