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戏
(重定向自采茶调)
采茶戏是流行于中国南方的一种民间小戏,其音乐基础为民间采茶时所唱的采茶山歌,与花鼓戏有相当的关系。
采茶戏的最初仅是采茶歌曲,在民间传唱,后被引入年节的社火等活动中,或作为沿街表演,逐渐配上舞蹈,最后结合剧情的演出而成为小戏的一支,其发展成形清代,依流行的不同地区,可分为江西采茶戏、安徽采茶戏、广东采茶戏等。著名的黄梅戏即是由采茶戏的一支所发展出来的。
采茶戏分类
编辑湖北
编辑江西
编辑起源于清朝末期流行于赣中北一带的“花灯”和“十二月采茶调”,流行于南昌、新建、安义、进贤、丰城、永丰、永修等地区,著名曲目有:《南瓜记》、《鸣冤记》、《辜家记》、《花轿记》(合称“四大记”)。
赣中采茶戏包括抚州采茶、吉安采茶、宁都采茶、高安采茶、袁河采茶与万载采茶。清道光初年,抚州采茶由宜黄传入永丰,由永丰向西,流传至吉水、吉安;向南,则传至宁都。吉安和宁都此前本地都有灯彩流行,称"花鼓灯",常能演出一些单台戏和一旦一丑戏,如《十带货》、《卖花线》、《补碗》等,及至抚州采茶从永丰传入,与之结合,即形成吉安采茶和宁都采茶,艺人把由抚州采茶传来的"川调",便直呼为"临川调"。清末民初,吉安采茶班社林立,永丰有天中班、万福宝班,吉水有庆周班,吉安城内有同合堂、同和堂等,抗日战争时期,吉安戏艺人纷纷改唱京剧,这个古老剧种便走向衰亡而淹没不彰了。
安徽
编辑广东
编辑广西
编辑福建
编辑台湾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廖奔、刘彦君著《中国戏曲发展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ISBN 7-5440-1705-2)第四卷,页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