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鲁·格兰特·萨希卜
《古鲁·格兰特·萨希卜》(旁遮普语:ਗੁਰੂ ਗਰੰਥ ਸਾਹਿਬ,读音[ɡʊɾu ɡɾəntʰ sɑhɪb])简称《锡克圣经》,是锡克教最重要的经典,被锡克教徒视为最终的、最高的、永存的古鲁,也是锡克教古鲁中的第11任(最后一任)古鲁。[1][2][3]
古鲁·格兰特·萨希卜 | |
---|---|
出生 | 印度旁遮普邦阿姆利则 |
前任 | 古鲁·戈宾德·辛格 |
编纂
编辑锡克教第3任古鲁·阿马尔·达斯(Amar Das)、第4任古鲁·拉姆·达斯(Ram Das)已很重视保存及推广前几任古鲁的作品,这为后来编定《阿迪·格兰特》(Adi Granth,意思是“最初的典籍”或“原典”)奠定了基础。《阿迪・格兰特》最初是在第5任古鲁阿尔琼主持下进行的,古鲁阿尔琼邀请他的舅父莫汗负责主持编纂,地点在阿姆利则,时间在1601年至1604年间。编纂中审校了前四位古鲁的作品,保存作品的原貌及纯洁性、准确性,古鲁阿尔琼自己的作品也被收入其中。书中还收有当时流传的许多印度教、伊斯兰教圣徒的作品,第1任古鲁·那纳克周游各地时便已收集许多圣徒的作品。这些作品收入本书时,也经过阿尔琼重新审订。据说,古鲁阿尔琼除将已有的伊斯兰教苏菲派、印度教虔诚派圣徒作品有选择地收入本书外,还向相关人士发出信息,收集和阿尔琼同时代重要人士的诗歌。[1][2]
锡克教第10任古鲁·戈宾德·辛格时期,《阿迪·格兰特》已有多种字体写本。1705年,古鲁·戈宾德·辛格几乎用了一整年,重新整理、编辑、补充《阿迪·格兰特》的内容。他也将其父第9任古鲁得格·巴哈都尔在锡克教徒中传诵的诗歌收入本书。经过他这次编辑,《阿迪·格兰特》第二次定稿并被教徒尊为《室利·古鲁·格兰特·萨希卜》(Shri Guru Granth Sahib,意思是“吉祥的古鲁圣典”),即流传至今的版本。[1][2]
内容
编辑《古鲁·格兰特·萨希卜》文本以西旁遮普语、布拉杰语、卡里口语、梵语、信德语、波斯语等不同语言写成,但皆使用古木基文拼写。全书收有5871首诗歌,作者共36人。36位作者中,有6位是锡克教古鲁,其中那纳克974首,安格德62首,阿马尔·达斯907首,拉姆·达斯679首,阿尔琼2218首,德格·巴哈杜尔116首。此外,还收有15位伊斯兰教苏菲派和印度教虔诚派圣徒的诗歌778首,其中有541首是迦比尔的作品,其他作者谢赫·法里德(Sheikh Farid)、纳姆德瓦(Namdeva)、苏尔达斯(Surdas)、拉维达斯(Ravidas)等人也是印度文学史上知名诗人。还有4位作者是前几任古鲁身边人,曾为锡克教宣传,或赞颂过古鲁的功德,本书收录他们的诗17首。最后一类作者是“婆特”(Bhatt),“婆特”本指四处游荡考察宗教的修士,也是婆罗门的一种称号,此处的“婆特”专指在锡克教古鲁身边工作、歌颂古鲁的锡克教圣徒,共11人121首。[1][2]
本书收录的6位锡克教古鲁的作品共4953首,占全部诗歌数量约84%。第2任古鲁·安德格的诗歌最少,其他5位古鲁的诗歌都较多。这5位古鲁的诗歌的主要部分是本书最重要部分,代表锡克教根本精神及基本教义。其中那纳克的作品又最为重要。6位古鲁的诗歌中,有的阐述了宗教思想,部分内容和印度教虔诚派、伊斯兰教苏菲派一致,例如本体论中的一神论观点,及无形论观点。有的阐述了修行原则,强调信仰虔诚,反对偶像崇拜,主张完善个人道德,这与虔诚派、苏菲派类似,但也强调修行的世俗性,这与虔诚派、苏菲派不同。本书也是中世纪旁遮普语文学的经典。[1][2]
本书不仅收录锡克教古鲁的作品,还收有伊斯兰教苏菲派和印度教虔诚派圣徒的作品,这表明了锡克教对这两派学说的继承,也表明锡克教的开放态度。不少诗人的作品因为本书而获得保存。[1][2]
本书通行版本共1430页,已成为固定版式,不同版本同页的内容一样。全部诗歌分属31个主要调式和6种体式。全书分33章。第一章主要为古鲁·那纳克的诗歌(1~13页)。此章又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那纳克完整的诗歌,第二部分是那纳克零散的诗歌,并少量摘抄其他古鲁的歌。第三十三章(1354~1430页)有古鲁·德格·巴哈杜尔的诗歌,还有一些杂诗。第二章到第三十二章(14~1353页)按31个调式编排。同一调式内,那纳克的诗歌排在最前,随后为其他古鲁的诗歌,再后为虔诚派诗人的诗歌及其他人的诗歌。[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