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明·侯赛尼

(重定向自阿敏·阿·侯賽因

哈吉穆罕默德·阿明·侯赛尼(阿拉伯语:محمد أمين الحسيني‎,Mohammed Amin el-Husseini;1897年—1974年1月4日),巴勒斯坦民族主义者和宗教领袖。

哈吉穆罕默德·阿明·侯赛尼
محمد أمين الحسيني
阿明·侯赛尼
个人资料
出生1897年
 奥斯曼帝国耶路撒冷
逝世1974年1月4日
 黎巴嫩贝鲁特
政党阿拉伯高级委员会
宗教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
军事背景
效忠 奥斯曼帝国(至1918年)
 英国(1920年-1937年)
 德国 意大利(1941年-1945年)

生于耶路撒冷的名门望族侯赛尼家族。曾在耶路撒冷、开罗艾资哈尔大学伊斯坦布尔求学。1913年,随母亲去麦加完成朝觐而获得敬称“哈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了奥斯曼土耳其炮兵部队。战后巴勒斯坦成为英国托管地。1921年被任命为耶路撒冷大穆夫提。他利用自己的地位宣传阿拉伯民族主义,反对犹太复国主义

1936年巴勒斯坦的所有党派联合起来,成立一个永久性的执行机构——阿拉伯高级委员会,由侯赛尼任主席。这个委员会向英国当局要求停止犹太移民入境。严禁把土地从阿拉伯人手中转让给犹太人。由于举行大罢工而发展为反英反犹的大起义,且得到意大利资金援助,英国托管当局政府将委员会解散。于是侯赛尼逃亡去法属黎巴嫩另行组织由他支配的委员会,他得到巴勒斯坦大多数阿拉伯人的拥护。

1939年5月,英国政府发表麦克唐纳白皮书对阿拉伯人做出让步:将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独立的以阿拉伯人为多数的双民族国家;对犹太移民进行限制,在接下来的五年内只允许7.5万犹太人移入,五年后的移民数须经过阿拉伯人的同意;将犹太人购买土地限制在他们已经拥有了其中大部分土地的狭长区域。[1][2]不过,侯赛尼认为这一让步远远不够,因此拒绝接受英国的新政策。[3]

阿明·侯赛尼与希特勒进行会谈(1941年11月28日)

1941年4月侯赛尼参与了伊拉克王国亲轴心国政变,政变实际上成功推翻亲英政府,但不久英国军队就随即入侵了伊拉克推翻亲轴心国的伊拉克政府。5月底,侯赛尼逃亡伊朗,得到日本意大利的领事馆庇护。伊朗在9月被英军队占领后,侯赛尼在一场由意大利军情局(SIM)策划的行动中被保护起来。尽管他被土耳其限制入境,在意大利和日本外交官的帮助下他仍能经土耳其入保加利亚再去意大本土。

1941年10月他到达罗马意大利首相法西斯党领袖墨索里尼会面,在轴心国“原则上承认包括伊拉克、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外约旦在内的阿拉伯国家的统一、独立和主权”的条件下,他表示支持对英国的战争,并表示愿意讨论这些问题:“圣地耶路撒冷、黎巴嫩、苏伊士运河亚喀巴”。根据侯赛尼的说法,这是一次友好的会面,墨索里尼在会议上表达了他对犹太人和犹太复国主义的敌意。

早在1940年夏天和1941年2月,侯赛尼就向德国政府提交了一份德国-阿拉伯合作宣言草案,其中包含以下条款:

德国和意大利承认阿拉伯国家有权解决存在于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犹太分子问题,这是阿拉伯人民族和民族利益的需要,也是犹太人问题。就像犹太人问题在德国和意大利已经解决。[4]

1941年11月28日,他与德国元首希特勒进行会谈,并为屠杀和灭绝欧洲犹太人出谋划策。他还负责协助德国党卫军招募穆斯林成员。德国投降后,侯赛尼逃往埃及避难。1974年死于贝鲁特[5]

参考资料 编辑

  1. ^ [英]理查德·艾伦. 阿拉伯—以色列冲突的背景和前途 (M) 1.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1年8月: 320~321页. ISBN 3017-287. 
  2. ^ 肖宪. 中东国家通史·以色列卷 (M) 1.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1年3月: 102页. ISBN 9787100031226. 
  3. ^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第八卷》 (M) 1.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9年4月: 257页. ISBN 7-5000-6060-2. 
  4. ^ Lewis 1999,第151–152页.
  5. ^ 《战争史研究》第24期 (M) 1. 呼和浩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19页. ISBN 7-204-04651-X.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