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冠学

(重定向自陈冠学

陈冠学 (1934年2月1日—2011年7月6日),台湾作家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毕业,曾任教职及出版社的总编辑,最后归隐田园,致力于写作,作品皆充满对乡土的关爱之情。冠学先为笔名,后全面改用。

陈冠学
出生(1934-02-01)1934年2月1日
日治台湾台南州学甲庄大湾
逝世2011年7月6日(2011岁—07—06)(77岁)
台湾屏东县屏东市
体裁小说、散文、歌词、声韵研究
主题乡土文学自然书写
代表作《田园之秋》
《第三者》
《老台湾》
奖项时报文学奖散文推荐奖(1983)
吴三连文艺奖散文奖(1986)

生平

编辑

出身日治台湾台南州学甲庄大湾(在今台南市学甲区),父亲陈彭携家前往台湾屏东县新埤乡开垦,自此陈家于此定居。

曾就读国立潮州高级中学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毕业。曾辗转任教东港中学、潮州中学及任高雄三信出版社总编辑。1980年3月底辞去教职,隐居田园,勤耕雨读,致力于写作。除刻苦钻研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致力文学创作外,也专注功力于台湾地理变迁、移民拓荒历史、台语正字声韵研究。著作有专著《象形文字》、《庄子新传》、《论语新注》、《庄子宋人考》、《庄子新注》等,短篇小说集《第三者》,散文集《田园之秋》、《父女对话》、《访草》、《蓝色的断想》、《觉醒》等,以及关于台湾变迁历史的《老台湾》、关于台语研究的《台语之古老与古典》和《高阶标准台语字典》(上册)。

其中《田园之秋》(Fields in Autumn) 成为不朽的台湾散文经典作,被誉为“台湾文学史上最光辉灿烂的田园随笔”,曾获时报文学奖散文推荐奖(1983年)、[1]吴三连文艺奖散文奖(1986年)[2]、《读者文摘》精彩摘刊(1986年)、[2]文建会“台湾文学经典名著30”入选(1999年)、盐分地带文艺营“台湾新文学贡献奖”(2003年),并选录入台湾各级学校国文教本。

2011年7月6日,下午病逝屏东县屏东市屏东基督教医院,享年77岁。[3]

作品列表

编辑

著作

编辑

论述

编辑
  • 《象形文字》——1971年,三民书局。2003年10月,三民书局。
  • 《庄子新传:庄周即杨朱定论》——1976年,三信出版社。
  • 《论语新注》——1976年,三信出版社。
  • 《庄子宋人考》——1977年,三信出版社。
  • 《庄子新注》——1978年2月初版、1989年9月重印初版,台湾东大图书公司。
  • 《庄子新注内篇》——1978年,三信出版社
  • 《台语之古老与古典》——1981年初版,自费出版。1984年,第一出版社。2006年,前卫出版社。
  • 《老台湾》——1981年,东大书局。2003年9月,东大书局。
  • 《莎士比亚识字不多?》——1988年1月,三民书局。
  • 《论语新注》——1995年,东大图书公司。
  • 《进化神话-驳:达尔文物种起源》(第一部)—— 1999年,三民书局。

散文

编辑
  • 《田园之秋》—— 单行本:1983-1984年,前卫出版社。合订本:1985年,前卫出版社。袖珍版:2001年,草根出版社。
    大陆版《大地的事》:2006年, 东方出版中心。
    大字彩色插图本:2007年,前卫出版社。
  • 《父女对话》——1987年5月,圆神。1994年10月,三民书局。
  • 《蓝色的断想:孤独者随想录A.B.C全卷》——1994年10月,三民书局。
  • 《访草》(第一卷)——1994年,三民书局。
  • 《访草》(第二卷)——1994年,三民书局。
  • 《字翁婆心集》——2006年,前卫出版社。
  • 《觉醒:字翁婆心集》——2006年,草根出版公司。
  • 《陈冠学随笔:梦与现实》——2008年5月,前卫出版社、草根出版公司。
  • 《陈冠学随笔:现实与梦》——2008年11月,前卫出版社、草根出版公司。
  • 《台湾四大革命》——2009年7月,前卫出版社、草根出版公司。

小说

编辑
  • 《第三者》——1987年6月,圆神。2006年,草根出版公司。

其他

编辑
  • 《高阶标准台语字典》(上册)——2007年,前卫出版社。

译著

编辑
  • 《庄子.古代中国的存在主义》(福永光司著)——1971年,三民书局。
  • 《少年齐克果的断想》——1971年,三信出版社。
  • 《零的发现》——1973年,三信出版社。
  • 《人生的路向》——1977年,三信出版社。
  • 《人生论》——1984年,前卫出版社。

获奖与荣誉

编辑

《田园之秋》成为不朽的散文经典作,获得时报文学奖散文类推荐奖(1983年)、[1]中文版《读者文摘》(十一月号)精彩摘刊(1986年)、[2]吴三连文艺奖的散文奖(1986年)、[2]文建会“台湾文学经典名著30”入选(1999年)、盐分地带台湾新文学贡献奖(2003年),中国大陆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散文家提名,入台湾各级学校国文教本选录。

《田园之秋》获得之评语

编辑
  • 林文月(台大中文系教授):“ 《田园之秋》文笔自然,没有造作,最可贵的是躬耕自持的精神。不只写田园之美,也有很多人文思考和高层次的人文关照。”
  • 方瑜(台大中文系教授): 《田园之秋》以朴实内敛的情感和未经雕琢的文字,处理每日接触的大自然景观与生命,剪裁得体,不留滥情的痕迹。”
  • 颜元叔(台大外文系教授): “陈冠学见闻广博,常识丰富,文字不落俗套,文体自成一家,每一句都恰到好处,又有难以预期的惊讶。”
  • 何欣(政大西语系教授): 《田园之秋》似一首动人心弦的歌,叙述弹性,文字平实,真情寄于其间,如读屠格涅夫散文诗,野苋羹饭,味若橄榄。”
  • 叶石涛(评论家、作家):“《田园之秋》反映台湾这块美丽土地所孕育的内藏之美,这是三十多年来散文中,独树一帜的极本土化散文佳构。”
  • 吴念真(媒体人、导演):“《田园之秋》所提供的是一个能把欲望降到最低的人的生活境界,我常常透过《田园之秋》学习生活态度的改变。”
  • 亮轩(评论家、作家): “一部书再好也无法说是非读不可,一部好书真正的影响是让读过的人感觉到:“如果此生没有读过这部书,该是多么大的遗憾!”《田园之秋》便是这样的书。”
  • 范培松(苏州大学教授): “陈冠学纯粹的返乡实现了返乡后的纯粹,这种纯粹打破了数千年,只有失意人能写绝妙田园诗文的神话,在20世纪中文散文史上,空前绝后。”
  • 倪金华(泉州华侨大学中文系教授): “陈冠学在自然田园的生活实践中,表现自己,也表现人类热恋大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愿望,展示理想化的人生境界。”
  • 谢有顺(中国评论家、一级作家):“《田园之秋》让我们摸到了作者的心,有了这隐密维度,精神空间才变得宽广和深刻,消融于大地,又遍存于每一角落。”
  • 林文钦(前卫出版社社长):“《田园之秋》是我的创业书之一,长久以来也是我的案头书。当我情绪低落,读一篇《田园之秋》,是我沉甸心情的万灵丹;当我生活倦挫,想故乡,读一篇《田园之秋》,是我慰安疗伤的贴心药草。”
  • 汪笨湖(媒体人、作家):“陈冠学是台湾最有实力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我去天国时,《田园之秋》是我最想带入棺材的五本书之一。”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時報文學獎》星光熠熠 歷屆得獎名單(一):1978-1987 - 生活. 中时新闻网. 2021-12-11 [2022-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3) (中文(台湾)). 
  2. ^ 2.0 2.1 2.2 2.3 第9屆吳三連獎 散文類-陳冠學.簡介. 财团法人吴三连奖基金会. 财团法人吴三连奖基金会. [2022-08-03] (中文(台湾)). 
  3. ^ 自然書寫經典 《田園之秋》作家陳冠學病逝. 中国时报. 2011-07-07 [2024-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03).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