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必铨(1755年—1805年),字士升,号萸江湖南安化人,清朝晚期著名诗人、学者。

陶必铨
士升
萸江
出生1755年
清朝湖南省安化县
逝世1805年(49—50岁)
清朝湖南省安化县
职业诗人、学者
语言中文
民族汉族
母校城南书院
岳麓书院
体裁诗歌
代表作《萸江诗钞》
儿女陶澍
受影响于罗典

生平 编辑

陶必铨从小就天资聪颖,擅长记忆,父亲白天讲授历史,晚上比照星相,他就过目不忘。[注 1] [1]

成年后,陶必铨专攻经传,旁及子史,博览地理、杂记、小说等。

二十岁时,陶必铨补博士弟子员,励志做学问。[1]此时,陶必铨长得清瘦颀长,眉清目秀,长发垂地。[注 2]

长大后,陶必铨求学于长沙城南书院岳麓书院,是岳麓书院山长罗典的学生。但是科举考试屡次不中,[注 3] 只得以教书授徒为业,先后在安化的乡村、县城、益阳等地设馆教书。[1]

学术思想 编辑

作品 编辑

亲属 编辑

儿子:陶澍

脚注 编辑

  1. ^ 中华民国赵尔巽清史稿·陶必铨传》:“颖悟,父为说史事,夜示以星象,辄记不忘。即长,益肆力传注,旁及子史,多所究览。年二十,补博士弟子员,笃志问学”
  2. ^ 中华民国赵尔巽《清史稿·陶必铨传》:“为人清貌颀身,眉目疏朗,发长至地。”
  3. ^ 中华民国赵尔巽《清史稿·陶必铨传》:“省闱十次,终不遇”
  4. ^ [中华民国赵尔巽《清史稿·陶必铨传》:“在岳麓、城南时,蔬菜日不过十钱,书院故有大吏月课,列前者例予金为劝赏,府君赖此佐膏火资。读书至夜分,目麻茶,则毅然自持,绕案走至旦,其后竟不复思睡。尝言冬夜温经,火尽,寒气自足趾入,徐自胫至膝、至股脾、至腹,乃不复可耐,然后寝。晨起就火,犹漠然也,饭后始能暖。”
  5. ^ 中华民国赵尔巽《清史稿·陶必铨传》:“务贯通,不为章句学,每开卷,纵横盈几案,批郤多前人所未发。熟于掌故,穷源究委,指数如掌上纹,年月甲子,无舛漏。尤喜搜节义事,为文传之。”“诗宗杜、韩各家”
  6. ^ 中华民国赵尔巽《清史稿·陶必铨传》:“于天文、律吕、礼制、开方诸法,尤覙缕祥明,或离席画地作图,或于中堂揖让进退以演之。其立课,仿先儒之分年日程,而以通经为本,尝谓经熟则义理熟,而言之有物。以故及门之士,咸知趋向实学,取青紫者甚多。”(青紫:古时公卿的服饰,代指有成就的官员、人才。)
  7. ^ 中华民国赵尔巽《清史稿·陶必铨传》:“各乡,辄访问其人物,综览其形胜,古迹残碑,摩挲殆遍,有所闻见,随手札记,久而成帙”
  8. ^ 中华民国赵尔巽《清史稿·陶必铨传》:“处宗族,蔼然雍逊,于祠庙,尤致敬”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赵尔巽. 《清史稿·陶必铨传》. 北京市: 中华书局. 1977. ISBN 9787101007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