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角龙属

(重定向自雙角龍

双角龙属学名Nedoceratops)是角龙亚科恐龙的一,是种植食性恐龙,生活于上白垩纪北美洲。它的化石是一具保存较差的头颅骨,是在1905年发现于怀俄明州兰斯组。许多年来,双角龙曾被认为是三角龙的一种,但一个1996年的研究认为双角龙是一个独立的属[1]。双角龙的学名曾先后为DiceratopsDiceratus,但都被发现被其他动物所使用。在2007年,双角龙被改名为Nedoceratops[2]。在2010年的一份研究,提出双角龙的化石是三角龙的接近成年个体,而不是独立属[3],但目前还没有定论。

双角龙属
化石时期:白垩纪晚期, 67–66 Ma
双角龙的想像图
无效状况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目: 鸟臀目 Ornithischia
科: 角龙科 Ceratopsidae
亚科: 开角龙亚科 Chasmosaurinae
族: 三角龙族 Triceratopsini
属: 双角龙属 Nedoceratops
Ukrainsky, 2007
模式种
海氏双角龙
Nedoceratops hatcheri

(Lull, 1905)
异名
  • Diceratops Lull, 1905
  • 三角龙?Triceratops (Diceratops) Lull, 1933
  • Diceratus Mateus, 2008

命名历史

编辑
 
海氏双角龙的头颅骨
 
双角龙的唯一头颅骨,灰色部位是重建部位

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角龙科专题论文中,进行了双角龙的初步研究。但马什在1899年逝世,无法完成这份角龙科专题论文。约翰·贝尔·海彻尔((John Bell Hatcher)在)接手这个论文的三角龙部分,但他在1904年死于斑疹伤寒,也无法完成该论文。隔年,理察·史旺·鲁尔((Richard Swann Lull))将论文的部分完成并出版公布,并将一个发现于怀俄明州的头颅骨,命名为'海氏双角龙Diceratops hatcheri),属名意为“两根角的面孔”[4][5]。这个研究的大部分完成于海彻尔,鲁尔只是将研究完成并出版,他本身并不认为双角龙有足够的特征可以成为独立属,而认为其差异主要来自于病理。在1933年,鲁尔改变想法,将双角龙归类于三角龙的一个亚属,并将钝头三角龙(T. obtusus)归类于双角龙,认为后两者的差异在于年龄大小。

因为某种膜翅目昆虫已优先使用“Diceratops”这个属名,双角龙必须重新命名。在2007年,Andrey Sergeyevich Ukrainsky注意到双角龙的命名问题,于是将双角龙的属名改名为“Nedoceratops”,意为“不足够的有角面孔”,意指它们缺乏鼻角[6]。但在2008年,奥克塔维奥·马特乌斯(Octávio Mateus)在不知道这个重新命名的状况下,也将双角龙重新命名为“Diceratus[2][7]。由于Ukrainsky的改名时间较早,具有优先权,而DiceratopsDiceratus都成为次异名[2]

描述

编辑

双角龙的化石只有一具头颅骨(编号USNM 2412)[3]。如同海彻尔所研究的其他三角龙头颅骨,都是在1891年由马什发现于美国怀俄明州东部奈厄布拉勒郡。表面上,双角龙类似三角龙,但详细研究下发现它有一些奇特的地方。它的鼻端上(三角龙的鼻角位置)只有一个圆隆起部,而枕骨上的额角几乎是笔直的。与其他三角龙头颅骨比较,双角龙的头颅骨较大,但面部较短。不像三角龙,双角龙的头盾有大型洞孔。它们有一些特征可能是因病变所致,但另外一些却有可能是遗传的特征。

分类

编辑

目前模式种海氏双角龙N. hatcheri)。双角龙属于角龙亚目,角龙亚目恐龙是群植食性恐龙,拥有类似鹦鹉的喙状嘴,生存于白垩纪北美洲亚洲。所有的角龙类恐龙在白垩纪末期灭绝。

有几个学者都认为双角龙可能是三角龙的直系祖先,或是其最近的近亲。在杰克·霍纳(John R. Horner)与约翰·斯堪那拉(John B. Scannella)的2010年研究中,除了提出牛角龙三角龙的成年个体,也提出双角龙是两者之间的过渡阶段[3]。他们是根据头颅骨的鳞状骨颈盾缘骨突的形状,以及头盾有初步的洞孔。双角龙的唯一头颅骨,其实是三角龙从短头盾、无洞孔,演化至长头盾、双洞孔的某个年龄阶段[3]。他们并提出双角龙缺乏鼻角,因在化石化过程中遗失了[3]。在2011年,Andrew Farke对此提出反对意见,认为这个头颅骨有一定年龄、有足够差异,应该是独立属[8]

食性

编辑

如同所有角龙类恐龙,双角龙是植食性恐龙。在白垩纪期间,开花植物的地理范围有限,所以双角龙可能以当时的优势植物为食,例如:蕨类苏铁针叶树。它们可能使用锐利的喙状嘴咬下树叶或针叶

参考资料

编辑
  1. ^ Forster CA. Species resolution in Triceratops: cladistic and morphometric approaches. J.Vert.Paleont. 1996, 16 (2): 259–270. 
  2. ^ 2.0 2.1 2.2 (俄文)Ukrainsky, A.S. (2009). "Sinonimiya rodov Nedoceratops Ukrainsky, 2007 i Diceratus Mateus, 2008 (Reptilia: Ornithischia: Ceratopidae)." Paleontologicheskii zhurnal, 2009(1): 108. Translated as: Ukrainsky, A.S. (2009). "Synonymy of the genera Nedoceratops Ukrainsky, 2007 and Diceratus Mateus, 2008 (Reptilia: Ornithischia: Ceratopida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Paleontological Journal, 2009 43(1):116.
  3. ^ 3.0 3.1 3.2 3.3 3.4 Scannella, John B.; Horner, John R. Torosaurus Marsh, 1891, is Triceratops Marsh, 1889 (Ceratopsidae: Chasmosaurinae): synonymy through ontogeny.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010, 30 (4): 1157–1168. doi:10.1080/02724634.2010.483632. 
  4. ^ Hatcher, John Bell. Two new Ceratopsia from the Laramie of Converse County, Wyoming. American Journal of Science. Series 4,. 1905, 4: 413−419 [2012-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03). 
  5. ^ Lull, Richard Swann. Restoration of the horned dinosaur Diceratops. American Journal of Science. Series 4,. 1905, 4: 420−422 [2012-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06). 
  6. ^ Ukrainsky, A.S. (2007). "A new replacement name for Diceratops Lull, 1905 (Reptilia: Ornithischia: Ceratopsida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Zoosystematica Rossica, 16(2), 20 December 2007: 292.
  7. ^ (英文)Mateus, Octávio. Two ornithischian dinosaurs renamed: Microceratops Bohlin 1953 and Diceratops Lull 1905. Journal of Paleontology. 2008, 82 (2): 423. doi:10.1666/07-069.1. 
  8. ^ (英文)Farke, Andrew A. Claessens, Leon , 编. Anatomy and taxonomic status of the chasmosaurine ceratopsid Nedoceratops hatcheri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Lance Formation of Wyoming, U.S.A. PLoS ONE. 2011, 6 (1): e16196 [2012-05-21]. PMC 3024410 . PMID 21283763. doi:10.1371/journal.pone.001619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7).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