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鸟防空导弹
英国电气雷鸟防空导弹(英语:English Electric Thunderbird)是一款为英国陆军生产的英国中程地对空导弹,主要目标为48公里以外之远程、中高空目标,以为战场提供广范围的防空火力。高射炮则用于应对低空的威胁。雷鸟防空导弹于1959年投入使用,并于1966年进行一次重大中期升级为雷鸟Ⅱ型防空导弹,随后于1977年逐步淘汰。1967年后,退役的雷鸟导弹亦转由沙特皇家空军继续使用。
雷鸟防空导弹 | |
---|---|
类型 | 中程地对空导弹 |
原产地 | 英国 |
服役记录 | |
服役期间 | 1959年—1977年 |
使用方 | 参见使用国 |
生产历史 | |
研发者 | 英国电气公司 |
研发日期 | 1949年[1] |
生产商 | 英国飞机公司 英国电气公司 帝国金属工业 |
生产日期 | 1959年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雷鸟Ⅰ型:1,800千克(3,968英磅) 雷鸟Ⅱ型:1,950千克(4,299英磅) |
长度 | 6.35米(20.8英尺) |
直径 | 52.7厘米(20.7英寸) |
弹头 | 连续杆式高爆战斗部 |
弹头量 | 80千克(176.4英磅)[2] |
引爆机制 | 触发引信+无线电近炸引信 |
发动机 | 信天翁固体燃料巡航发动机 小鹅固体燃料助推火箭 小鹅4型助推火箭:123,700牛顿推力 |
翼展 | 1.63米(5.3英尺) |
推进剂 | Ⅰ型助推阶段: 信天翁巡航发动机+4x小鹅3型助推火箭 Ⅱ型助推阶段: 信天翁巡航发动机+4x小鹅4型助推火箭 维持阶段: 信天翁巡航发动机[3][4] |
作战范围 | 雷鸟Ⅰ型:60千米(37.3英里) 雷鸟Ⅱ型:75千米(46.6英里) |
射高 | 雷鸟Ⅰ型:15.2千米(9.4英里) 雷鸟Ⅱ型:20千米(12.4英里) |
升压时间 | 4×小鹅3型助推火箭:3.1秒 4×小鹅4型助推火箭:3.15秒 信天翁巡航发动机:60—65秒[5] |
速度 | 雷鸟Ⅰ型:2.2马赫 雷鸟Ⅱ型:2.7马赫 |
制导系统 | 半主动雷达制导 |
转向系统 | 飞行控制翼 |
发射平台 | 专用陆基单轨发射架 |
运输 | 军用卡车 AW660大商船运输机 |
雷鸟导弹的性能与其它野战机动防空导弹类似(如美国MIM-23鹰式导弹和苏联全机动式SA-4导弹)。经过中期升级后,新的雷鸟Ⅱ型导弹与英国皇家空军的寻血猎犬导弹共享多种零组件,并配备调频连续波(FMCW, 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雷达半主动雷达制导系统,该系统具有很强的抗雷达干扰能力,即使在非常低的高度也能够跟踪目标。
雷鸟导弹是当时英国陆军唯一的重型防空导弹。由于雷鸟导弹的存在,使得敌方航空机于中高空飞行无异于自杀,近地飞行成为新的常态,进而导致距离较短、反应更迅速的防空需求。当轻剑防空导弹问世后,雷鸟防空导弹便迅速被其取代。
历史
编辑海蛞蝓和红异端
编辑雷鸟防空导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7年英国导弹项目的重组。当时英国陆军、皇家海军和皇家空军正在研究各种精确制导武器的研发。这些项目都交由英国军需部进行研发,并由皇家航空研究院提供技术指导。[6]
皇家航空研究院着手的项目之一便是1943年海军开发的一款舰载防空导弹,该项目可在挂载航空炸弹和反舰导弹的飞机到达射程之前便将其击落。1944年3月,军需部内部成立了一个名为GAP委员会的小组来负责此设计以及陆军的类似方案。该小组随着多次改革而不断扩大此项目的规模及重要性,最终促使名为LOPGAP(英语:Liquid Oxygen and Petrol Guided Anti-aircraft Projectile,直译:液氧汽油燃料制导防空导弹)项目的诞生。阿姆斯壮·维特沃斯赢得开发该项目使用之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的合约。[7]
随着主要空中威胁从螺旋桨驱动的中型轰炸机演变为喷气发动机的攻击机,海军的最初设计经过多次翻新,但在性能需求方面基本保持不变:该导弹将使用海军909型雷达发射的波束进行乘波制导,射程约为17—34英里,具有足以对抗亚音速飞机的作战能力。1947年,该项目在被转移到皇家航空研究院不久前更名为海蛞蝓(Seaslug)。[7]皇家航空研究院有意使用能源转换率较高的冲压发动机技术于该项目,而要求德哈维兰提交一份冲压发动机设计。然而此时德哈维兰正专注于竞标红鹰空对空导弹的专案,因此合约最终给了布里斯托尔航天公司。[7]
GAP委员会也考虑了陆军和空军的需求,打算为其开发与舰载海蛞蝓导弹相同技术的陆基防空导弹,但打击目标改为57英里远且性能更强的飞机。作为一个新项目,它获得名为红异端(Red Heathen)的色彩代号,并由英国电气公司赢得该开发合约。[7]
阶段计划
编辑由于无线电波束在空间中的传播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分散,使得乘波制导系统仅在较短距离内有效,皇家航空研究院发表的一篇论文表明现有雷达性能无法满足红异端的精度要求,意味着必须为此项目开发新型火控雷达,进而又导致对红异端设计理念的重新评估。[7]
1949年,军需部重新评估其承包的各种导弹计划,并将其分为2个阶段进行部署。第1阶段将为英国军队部署基于LOPGAP理念的一系列海蛞蝓家族导弹,射程仅为20英里,具备对抗位于中高空的亚音速或低超音速攻击机的能力。最初的红异端长程防空导弹的概念随后则成为第2阶段的主题,以在20世纪60年代取代第1阶段部署的防空导弹,其射程将大大延长,可达240公里,并且能够攻击超音速飞机。
为此红异端项目于1949年作为半主动雷达制导系统重新出现,由英国电气公司、英国飞机公司及帝国金属工业合作开发,其作战范围与海蛞蝓导弹相同。布里斯托尔的冲压发动机导弹设计被重定向至红异端项目以满足技术需求。这两种设计都将使用同一种雷达,由费兰蒂开发的战术控制雷达和军需部雷达研究与发展机构研发、英国汤姆森-休斯顿生产的黄河(Yellow River)火控雷达组成。[8]
1952年,这些项目开始出现分歧,海蛞蝓导弹以射程较短的规格重启开发,布里斯托尔的冲压发动机设计变成了红防尘风衣(Red Duster),而英国电气的半主动雷达制导设计则变成了红鞋(Red Shoes)。[7]这些项目通过更改规格需求而与早期预警雷达和格罗斯特标枪截击机一同满足军需部第1阶段的要求。最初射程更远的红异端导弹设计理念则被转移至另一个“绿色仙女棒”(后来的蓝信使冲压发动机防空导弹)项目,并在1960年代与更新的雷达和截击机一起降级优先度至第2阶段。
发展
编辑英国电气公司的设计为一个相当简单的圆柱形弹身及圆锥形弹头,机身中段后方有4个短三角翼,尾部也有4个齐平较小的控制翼面,与中段机翼呈一直线,机身在控制翼面下方的最后段轻微收窄。维持飞行阶段的动力由专为其开发的内皮尔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提供,助推阶段则由位于控制翼面和机翼之间的4个小鹅3型(Gosling)固体燃料火箭助推发射。助推火箭内装204千克固体燃料,并有一个超大的翼面,每个翼面末端都有一个醒目的垂直小平坦平面。该平面提供了向外的阻力矢量,在助推器的外翘弹头的帮助下有助于在耗尽燃料时将助推火箭分离本体。导弹使用半主动雷达制导,并由费兰蒂83型黄河脉冲雷达进行目标的捕捉及照明。与之竞争的红防尘风衣也使用相同的雷达。
红鞋项目的实验测试中使用D1至D4编号的导弹原型。D1和D2于测试中检测出一些基本配置问题,而D3和D4则用于测试此设计的空气动力学。陆军以现场很难处理高反应性燃料的理由要求将液体燃料改为较稳定的固体燃料。因此后续又尝试了几种不同型号的巡航阶段发动机,其中大多数被称为卢顿测试发动机(LTV, Luton Test Vehicle)。最终采用帝国金属工业开发的信天翁(Albatross)固体燃料发动机。
在红鞋项目处于测试阶段的同时,红防尘风衣项目也开始进入测试阶段。然而其在测试初期便在发动机点火器上出现致命的缺陷,使得陆军不再对此设计展现任何兴趣。最终,虽然红防尘风衣的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并以布里斯托尔寻血猎犬Ⅰ型(Bristol Bloodhound Mk.Ⅰ)防空导弹的正式名称问世,但只有英国空军采购此型号,英国陆军转而采购稍后亮相的雷鸟导弹。
量产型红鞋导弹不久后被正式命名为雷鸟导弹,并于1959年开始服役,列装于皇家炮兵第36和第37重型防空团。这是第一枚由英国自主设计和生产并在英国陆军服役的导弹。
改进型号
编辑虽然第一阶段导弹的开发仍在进行中,但事实证明第2阶段的性能规格远远超出了现有技术水平,不可能在红防尘风衣及红鞋导弹仍然服役时实际投入使用。与此同时,雷达技术的进步正在迅速发展,因此英国决定使用新型连续波雷达对第1阶段导弹进行重新设计,以极大地提高现有导弹的性能。此阶段设计被分类为第1.5阶段。
雷鸟导弹的第1.5阶段设计采用开发中的新式86型火控雷达“靛蓝开瓶器”(Indigo Corkscrew)。该雷达随着开发进程曾多次更改名称,如绿亚麻(Green Flax),在一些带有该名称的文件丢失后,它再被假定为黄庙(Yellow Temple)。在正式服役后,它被称为AD10号火控雷达(Radar, AD, No 10 (fire control))。新型雷达极大地提高针对低空目标的性能,并显著强化反电子对抗措施的能力。
为了支援雷鸟导弹在战场上的作战,各防空团配备了通称为大耳(Big Ears)的新型AD11号战管雷达和通称为诺迪(Noddy)的AD12号测距雷达,以为他们提供更远距离的监视设备。这些雷达也被马可尼称为S303和S404,英国皇家空军也称为AMES 88型和89型。1977年退役后,它们被移交给英国皇家空军并用于战术管制。
雷鸟导弹的其他部分也进行了一些改动。虽然尺寸保持不变,但新版本具有加大至250千克固体燃料的小鹅4型助推火箭、更大且具有前后曲线的中段机翼以及长细比更高的新弹头。助推器弹头外形不再外翘,但其尾翼的平面变得更大。总体而言,与升级后变得更大的寻血猎犬导弹不同,升级后的雷鸟导弹看起来仍然很像Ⅰ型版本。
升级后的雷鸟导弹被称为雷鸟Ⅱ型。它们于1966年投入使用,并于1977年退役。[9]
使用国
编辑已退役
编辑潜在使用国
编辑博物馆
编辑雷鸟导弹是英国很受欢迎的博物馆藏品。其中1枚导弹现在陈列于英国华威郡米德兰航空博物馆外。1具发射器陈列于英国伍利奇的皇家炮兵博物馆。位于苏格兰爱丁堡郊外的国家航空博物馆展出了雷鸟Ⅰ型导弹。
埃塞克斯郡莫尔登的联合军种军事博物馆外展示著1枚雷鸟导弹。[10]康沃尔郡普雷丹纳克防空炮台暨博物馆有展出雷鸟的弹头及部分主体部件。
参考文献
编辑引文
编辑- ^ "English Electric Thunderbir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Cavendish 1996,第76页.
- ^ Twigge 1993,第30-32, 100, 163页.
- ^ Murray 2003,第2-5页.
- ^ Korb 1982,第317-318页.
- ^ Twigge 1993,第100页.
- ^ 7.0 7.1 7.2 7.3 7.4 7.5 Twigge 1993,第163页.
- ^ Bud & Gummett 2002,第228页.
- ^ 雷鸟防空导弹系统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5 September 2008.
- ^ 英國聯合軍種軍事博物館官方網站. [2023-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9).
- ^ 芬蘭海門林納砲兵博物館官方網站. [2023-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02).
- ^ 圖蘇拉防空博物館官方網站. [2023-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2).
图书
编辑- Thunderbird. Flight. 25 September 1959: 295–299, 302–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3) (英语).
- Thunderbird. War Machine Magazine. Vol. 114 (Orbis Publishing). 1983: 2807 (英语).
- Cavendish, Marshall. The Directory of the World’s Weapons. Barnes & Noble. 1996. ISBN 9780760702642 (英语).
- Twigge, Stephen.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Guided Weapons in the United Kingdom, 1940-1960. Taylor & Francis. 1993. ISBN 9783718652976 (英语).
- Murray, Jerome. The British Thunderbird & Bloodhound Missiles. 2003 (英语).
- Korb, Edward L. The World's Missile Systems. Seventh Edition. 1982 (英语).
- Bud, Robert; Gummett, Philip. Cold War, Hot Science: Applied Research in Britain's Defence Laboratories, 1945-1990. NMSI Trading Ltd. 2002. ISBN 9781900747479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