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尼伯特 (2003年)

台风尼伯特(英语:Typhoon Nepartak),在菲律宾又名台风翁(英语:Typhoon Weng[1],是个中等强度的热带气旋,在2003年11月吹袭菲律宾中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南部的海南岛。11月11日,该系统在雅浦岛关岛之间发发展成热带低压,随后向西移动并缓慢增强。11月12日中午,日本气象厅将其命名为尼伯特,成为2003年太平洋台风季第20个被命名的风暴。11月13日,尼伯特吹袭萨马岛并蹂躏该岛国。多达400万人断电,交通陷入瘫痪;在风暴期间,超过5,000人被困在滞留港口的船上。据报导,菲律宾已有13人在风暴中丧生。

台风尼伯特(翁)
Typhoon Nepartak (Weng)
台风(日本
一级台风(美国
11月16日,正处最高强度的台风尼伯特
形成2003年11月11日
消散2003年11月19日
最高风速10分钟持续 120公里/小时(75英里/小时)
1分钟持续 140公里/小时(85英里/小时)
最低气压970百帕毫巴);28.64英寸汞柱
死亡共13人
损失$1.97亿(2003年美元
影响地区菲律宾海南省
2003年太平洋台风季的一部分

进入南海的开放水域后,尼伯特继续增强,并转向更偏西北方移动。在11月16日达到最高强度,10分钟最大持续风速为每小时120公里,1分钟风速则为每小时140公里[注 1]。风暴稍微减弱后,在偏东引导气流发现弱点并转向北上,稍微增强并正面吹袭海南省西南部。在当地,暴雨和强风摧毁农作物、牲畜和数百所房屋,造成$1.97亿(2003年美元)的损失。风暴在北部湾迅速减弱,并在靠近中国大陆时消散。

气象历史

编辑
 
根据萨菲尔-辛普森飓风风力等级的强度绘制的风暴路径图
图例
  热带低气压(≤62 km/h)
  热带风暴(63–118 km/h)
  一级(119–153 km/h)
  二级(154–177 km/h)
  三级(178–208 km/h)
  四级(209–251 km/h)
  五级(≥252 km/h)
  未知

尼伯特起源于一个雷暴活动强烈的地区,该地区与一个广阔的低地表气压槽有关,在11月11日凌晨0时,它位于关岛东南方约640公里处[1][3]。尽管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注 2]最初淡化热带气旋发展英语Tropical cyclogenesis的可能性,但由于风切变较弱,系统上空空气适度发散,该系统开始成熟起来[1]。晚上6时,日本气象厅JMA[注 3]将这个位于加罗林群岛雅浦岛东北方的风暴归类为热带低压[5]。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晚上8时半向该系统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并在11月12日中午12时将该系统指定为第二十五W号热带低压[3]。该系统逐渐增强,开始快速向西移动并靠近菲律宾[1]

该低气压已到达高空大型反气旋的西南象限,使其能够继续增强。日本气象厅和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均在11月12日中午将该系统升级为热带风暴[1][3],日本气象厅给予名称尼伯特(Nepartak)。与此同时,气旋进入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PAGASA)的责任范围,该管理局将其命名为热带风暴翁[6]。从气象角度来看,风暴在逼近菲律宾中部时开始表现出外流的增加和对流的加深[1]。11月13日下午4时左右,尼伯特在菲律宾萨马岛北部登陆,然后从东向西横越该群岛的其余部分。[5]。进入南海的气旋短暂减弱,前进动力亦减弱,但随着它转向西北移动,很快又恢复其增强趋势[1]。此后不久(11月15日凌晨0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尼伯特进一步升级为台风[3]

尼伯特在在北方中层高压脊的引导气流的带动下继续总体向西偏北方移动,当天其风速维持不变。然而,随着卫星图像上的情况有所改善,风暴的强度稍微上升。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估计在11月16日凌晨0时,风暴达到其首波最高强度,最大1分钟持续风速为每小时140公里[3]。当天晚上,日本气象厅确定尼伯特的最大10分钟风速达到每小时120公里,将其升级至台风标准。气旋开始从四周卷入干空气,对流开始减弱,导致风暴靠近海南岛时略有减弱。短波槽很快便切断中层高压脊的弱点,该弱点此前曾将尼伯特向南压,使气旋转向北移并加强风暴的外流。到11月17日晚上,一个直径约19公里的小型风眼特征已经形成,翌日凌晨0时它移至海南省西南部近海[1]

气旋的1分钟风速再次增至每小时140公里,在11月18日凌晨0时达到第二波也是最后一波最高强度[1]。然而,日本气象厅仍将尼伯特维持在强热带风暴[3]。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表示,尼伯特在海南省沿海第二次登陆[3],然而日本气象厅并无提及是次登陆,这意味着尼伯特的中心仍在北部湾上空[5]。不管怎样,气旋的环流覆盖海南岛的大部分地区和北部湾,并覆盖邻近的越南,其前进速度也有所放缓。事实证明,与陆地的长期相互作用对风暴有害,它开始迅速崩溃。在最后一次增强后仅18小时,尼伯特的环流中心就已经外露,且再没有相关的雷暴[1]。系统转向东北移动,它在11月19日早上同时被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和日本气象厅降级为热带低压[3][5]。晚上7时,尼伯特微弱的残留低气压缓慢移至广西北海市,在当地登陆并在不久后消散[1]

影响

编辑

风暴首次登陆时,就吹袭菲律宾中东部地区,带来高达时速160公里的破坏性强风、强降雨和大浪。至少20个省份经历不利或危险的天气,最差的情况集中在萨马岛和马斯巴特岛[7]。虽然建筑和农作物损失有限,但当地基础设施和交通遭受的损失最为严重[8]。尼伯特的强风导致萨马岛、马斯巴特岛和附近的马林杜克岛完全停电,影响当地近400万人口[9]。许多学校关闭。风暴迫使近两打往返该区的国内航班取消[8],至少120艘渡轮和其他船只在马尼拉比科尔维萨亚斯地区四周的港口寻求庇护。这些船上有超过5,000人被困,直到船只安全通行为止[10]。截至11月15日,菲律宾已确认五人死亡,其中四人因电缆缆倒塌而触电身亡[10][11]。灾难发生后,总统格洛丽亚·马卡帕加尔-阿罗约立即将援助沿海港口滞留乘客的作为首要任务[11]。据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在风暴后的报告中称,共有13人死亡、五人下落不明、11人受伤[6]。一份报纸报导称,一艘机动船在风暴最猛烈时在塔尼翁海峡倾覆,11人获救[10]。另有消息来源还描述一艘载有至少13名幸存者和一名死者的船只沉没事件[12]。目前尚不清楚这些报导是否涉及同一事件。

尼伯特对海南岛造成广泛破坏,包括对农场和建筑物的破坏。岛上大部分地区遭遇强风和暴雨,但这场风暴帮助缓解了近65年来最严重的夏季干旱之一[3]。由于危险,琼州海峡在11月16日至19日暂停通航[13]。海南岛至少172万人受尼伯特影响,基础设施受破坏,并阻碍工业发展。风暴导致矿山停止营运,72条高速公路暂时无法使用。农作物严重受损;64,000公顷的田地遭到破坏,粮食减产多达3,200吨。此外,400头牲畜因台风而走失[14]。海南省约有800所房屋被毁,损失达$1.97亿(2003年美元),并无人员死亡的报告[1][3]。风暴过后,一头体重超过500公斤的年轻雄性抹香鲸被冲上该岛南岸东方市附近的海岸,不久后死亡。生物学家推测鲸鱼的死亡可能与台风有关,尽管这一点尚未得到证实[15]

当风暴在海南岛开始减弱时,它已经差不多消散,因此对中国大陆几乎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在尼伯特逼近之前一周的北部湾沿海,越南遭遇伤亡惨重的水灾,台风最初引发人们对情况恶化的担忧。官员们已做好准备,尽量减少潜在的恶化因素[16],而气旋仍维持在较东的位置,足以避免对该国造成严重影响[1]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日本气象厅使用10分钟持续风速,而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则使用1分钟持续风速。两者之间的换算系数为1.14[2]
  2. ^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是美国海军——美国空军联合特遣部队,负责向西太平洋和其他地区发布热带气旋警报[4]
  3. ^ 日本气象厅是西太平洋的官方区域专责气象中心[5]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Gary Padgett. Monthly Global Tropical Cyclone Summary, November 2003. 2003 [January 31,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2005 [2006-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0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2003 Annual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PDF) (报告). United States Navy. [January 31, 201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02-2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Mission Statement.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2011 [February 1,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July 26, 200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5.0 5.1 5.2 5.3 5.4 Annual Report on Activities of the RSMC Tokyo – Typhoon Center 2003 (PDF) (报告). 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 8. [January 31, 20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 6.0 6.1 Tropical Storm Weng (报告). Philippine Atmospheric, Geophysical and Astronomic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January 31,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April 16, 2013).  Archive.is存档,存档日期2013-04-16
  7. ^ Four people killed in storm in Philippines. Deutsche Presse-Agentur. November 13, 2003.  – 通过Lexis Nexis  
  8. ^ 8.0 8.1 Four dead as tropical storm Nepartak pounds central Philippines. Agence France Presse. November 14, 2003.  – 通过Lexis Nexis  
  9. ^ Tropical storm Nepartak pounds central Philippines. Agence France Presse. November 14, 2003.  – 通过Lexis Nexis  
  10. ^ 10.0 10.1 10.2 Four killed, thousands stranded by storm in central Philippines. Associated Press. November 14, 2003.  – 通过Lexis Nexis  
  11. ^ 11.0 11.1 Tropical storm leaves Philippines, kills five people. Deutsche Presse-Agentur. November 15, 2003.  – 通过Lexis Nexis  
  12. ^ Ship sinking survivors. BusinessWorld. November 19, 2003.  – 通过Lexis Nexis  
  13. ^ Shipping resumed across Qiongzhou Strait as typhoon passes by Hainan. Xinhua. November 19, 2003.  – 通过Lexis Nexis  
  14. ^ Typhoon Nepartak causes heavy losses to southern China's Hainan island. Agence France Presse. November 20, 2003.  – 通过Lexis Nexis  
  15. ^ Stranded sperm whale confirmed dead. Xinhua. November 24, 2003.  – 通过Lexis Nexis  
  16. ^ Vietnam mops up after deadly floods as new storm advances. Agence France Presse. November 17, 2003.  – 通过Lexis Nexis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