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达德学院
香港达德学院(英语:Ta Teh Institute)是194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在香港建立的大专院校,由周恩来和董必武指导创办,校名取自《礼记·中庸》:“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经港英政府的教育司批准下立案招生,于1946年10月10日开学。由于该校专门教导学生共产主义及社会活动的知识、从事共产主义活动,因此至1949年2月23日被政府撤销注册资格,充公校园,前后办学只有两年多。
校舍为抗日名将蔡廷锴将军的芳园别墅,芳园于抗日时期曾借予广东的国民大学作临时校舍。校舍本部为一座二层高灰色洋楼,底层为办公室、阅览室和医务室,二楼为校长办公室、大会场和教室。校舍背靠山坡面对青山湾,内有草地凉亭。现校舍原本的建筑现只剩下其本部大楼,现称马礼逊楼,为香港法定古迹之一。
历史
编辑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董必武到美国参加旧金山会议时,曾邀陈其瑗(原广州国民大学校长)回国办教育。1946年夏,周恩来在南京接见廖承志、连贯,就民主人士及文化教育界人士转移到香港的问题作出指示。当时一些民主人士也向中共广东区党委提议在香港创办大学,获方方、尹林平、连贯、饶彰风等人支持。广东区党委乃决定由民主人士出面创办达德学院,陈其瑗任院长,李济深、彭泽民、蔡廷锴、丘哲、张文、陈汝棠、陈其瑗、李章达、李伯球、丘克辉等23人组成董事会,李济深任董事会主席,杨伯恺任秘书长。蔡廷锴将位于九龙青山湾的泷江别墅提供给达德学院作为宿舍。1946年10月10日,达德学院成立。按高等院校本科的要求,学院设置政治、经济、文哲3个系。1947年秋,增设新闻专修班、预备班(后改称先修班)。学生主要来自南方各省,海外华侨子弟占10%,先后三届共招生700余人,加上旁听生、预备班,全院学生近千人。
中共各地方组织也陆续在达德学院建立了垂直领导的党组织,包括由广东区党委直接领导的支部,属香港城委领导的支部,属广西省工委领导的广西支部,属粤桂湘边的西江支部,属粤赣湘边的兴梅支部,各支部党员合计50多人。此外还有来自中南其他地区及华东等地的中共秘密党员和单线联系党员20余人。学院的中共党员教师成立党小组,张铁生任组长。1948年1月,香港分局决定成立达德学院学生总支委员会,吴克明任书记。1947年10月起大批学生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同志会,后全部转为新民主义青年团团员。1948年年底,学院内青年团员共达180余人,学生党员80余人。两年半里,达德学院先后培养700名学生,其中有13名学生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阵亡。
起初达德盟员未能建立区分部组织,与港九支部很少联系。刘乐扬在香港达德学院任教后,即受民盟港九支部(主委为冯裕芳,主任秘书为高天)委托,以特派员名义整理达德学院民盟组织,指导盟务,相机建立达德学院“民盟区分部”。1948年1月,民盟在香港召开一届三中全会,宣布“与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随即决定在湖南建立民盟组织,并委托张兆麟(刘乐扬)负责筹备,刘因有任务在身,未能回湘。[1]
刘乐扬在香港达德学院所教授的课程《中国土地改革问题》,其课程讲义经当时在新华社香港分社负责人廖沫沙和《华商报》负责人高天推荐给香港的新民主出版社,于1948年2月以作者“孟南”的笔名出版。
1949年初,院长陈其瑗、教授邓初民秘密北上解放区参加新政协筹备工作。由杨东莼任代院长。1949年2月23日,港英政府下令撤销注册,解散学院。1949年2月下旬,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开会讨论停办的善后工作,方方、连贯、潘汉年、夏衍、乔冠华、苏惠、饶彰风、黄焕秋及达德学院代院长杨东莼等人出席[2]。
建国之后,文革爆发,达德师生遭逢劫难。
达德学院的师生在新中国建立的初期都能学以致用,在不同的岗位上一展所长。不过,数年后全国上下都卷入无休止的社会运动和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达德师生随即成为了“左”政策的牺牲者。
达德师生的不幸遭遇也许是他们作为达德师生的一种必然。达德师生的共同特点是执着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并且坚决拥护民主教育、思想自由、学术自由的办学理念。达德学院这种办学理念与建国后“左”的政治思想路线截然相反。因此,达德师生在反右,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政治斗争中受到打击也就不足为怪。在反右斗争中,达德学院四位系主任中有沈志远、黄药眠、陆诒三位被打成了“右派分子”。民盟中著名的“六教授”右派之中,黄药眠、曾昭抡、陶大镛就是达德学院的教授。达德教师被打成右派分子的还有锺敬文、宋云彬、杨逸棠、梁若尘、林伦彦、叶启芳等。当然,达德学院也有不少学生被打成“右派分子”。
如果反右是达德师生遭遇不幸的开始,那么1966年席卷全国的“文化大革命”就是所有达德师生的梦魇。在极左思潮肆虐的疯狂日子里,几乎所有达德师生都受到了各种各样无辜的打击和迫害;有的受害学生坐了整整19年的冤狱。
达德办学理念
编辑达德是间最新型的民主大学。民主是发展学校的基本动力,没有民主也没有进步。
教育方针
编辑- 广义的爱国教育
- 和平的民主教育
- 进步的科学教育
- 人本的自由教育
- 集体的互助教育
部分教授/客席教授
编辑参见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