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朴臣(1683年—1947年),春迟相如,清代人。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出生,家贫好学,少即工诗。与同里方贞观友善,时有“瑜亮”之目。早年游学吴越,与诸名公巨卿争执牛耳,每有所 作辄为骚坛所传播。雍正十年(1732年)中举,时年五十,考授内阁中书[1]乾隆元年(1736年)荐举博学鸿词科,已列选,为忌者所弃。乾隆十二年(1747年)丁卯,病殁于京邸,[2]其家甚贫,几无以为殓,不得已卖马治丧。友人作《鬻马行》纪念他。[3]著有《报循堂诗钞》2卷。《国朝诗别裁集》收录其诗作三首。郑方坤编著《本朝百家诗钞》时,收有马朴臣《春迟诗稿》。有子马子腾。

注释

编辑
  1. ^ 道光续修《桐城县志》中的《人物志·文苑》载:“马朴臣字春迟,号相如,少励学行,工诗歌,言语妙天下。游学吴越,与诸名流唱和,每有所 作辄为骚坛所传播,一时咸推重之。年五十始举雍正壬子顺天乡试考,授内阁诰敕撰文中书。 ”
  2. ^ 郑方坤著《马朴臣小传》提及:“乾隆元年征天下鸿博士诣京师,大臣有荐之者,御试复不遇。不两年以病卒京邸”,此误。乾隆六年辛酉,马朴臣仍为李锴《睫巢集》六卷作序,不可能早于三年前病逝。杨锺羲《雪桥诗话》卷五载:“乾隆丁卯卒于京师。”又,卢见曾《马相如遗稿序》 亦称:“乾隆丁卯,桐城马相如以疾卒于京师。逾七年甲戌,孤腾元哀遗稿请余作序。”
  3. ^ 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二七“马朴臣”载:“马朴臣,字相如,江南桐城人。雍正壬子举人,官中书舍人。相如以友朋为性命,有过从者,必酌以酒,明日断炊费顾也。殁于京师,几无以为殓,闻鬻马于市,始得盖棺。友人作《鬻马行》。以吊之。”

参考书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