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自达MAZDA号
马自达MAZDA号(日语:マツダ・マツダ号)是由日本东洋工业(马自达前身)于1930至1960年代期间制造、委托三菱商事代为销售的三轮卡车。该款三轮载货卡车为马自达跨入汽车制造行业的滥觞,在马自达博物馆门口便置放了一辆展示品。
概要
编辑1920年代末期日本的汽机车工业处于萌芽阶段,原本制造机械的东洋工业企图跨入机动车辆的领域,1928年自英国进口了两辆摩托车作为研究之用,拆解之后进行逆向工程,1929年试制出排气量250c.c.的二冲程引擎,翌年完成六辆试作摩托车,并于同年3月生产30辆正式发售。同年10月参加由大日本帝国陆军第5师团主办的“招魂祭”中,作为余兴节目的机车竞赛[1][2],成功甩开上帝之狮摩托车夺下优胜。接下来社长松田重次郎选择发展三轮卡车三轮载货卡车,将开发重责委托给已经入社的长男松田恒次与竹林清三(后升任为副社长),1930年完成三轮卡车试作品。由于东洋工业对于三轮车界相当陌生,遂于1931年与销售网遍布全国的三菱商事签约,委托后者代为销售,1931年10月推出命名为“MAZDA号”(DA型)的三轮货车。关于车名的由来,以当时的社长松田重次郎的姓氏,经古波斯拜火教光明之神阿胡拉·马兹达(Ahura Mazdā)之名变体的“MAZDA”。因为委托三菱商事代为贩售,故油箱上除了“MAZDA”字样外,尚印有三菱的红色商标(三枚红色钻石)。销售区域除日本境内,尚包括中国(其影响力甚至使“马自达”在南京成为机动三轮车的俗称[3][4][5])、满洲、巴西等地。
为了打响MAZDA号三轮车的名号,该公司甚至于1936年(昭和11年)发起一项名为“鹿儿岛至东京商队宣传”(鹿児島―東京間キャラバン宣伝)的广告行销活动,派出4辆KC型和1辆DC型三轮车,从鹿儿岛出发前往东京,花了25天的时间行走约2,700公里[6],趁机宣传产品耐用度。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东洋工业受到《国家总动员法》与《军需公司法》的要求变成军需企业,纵然陆续推出新款三轮货车,但1941年(昭和16年)被迫中止生产。
二战结束后的1945年9月,GHQ允许军需工业转换成民生工业,四处寻找原料和零件上游厂商的东洋工业经申请后获得月产一千台三轮卡车的许可。翌年GA型的生产数量达到2,430辆[7],成为业界第一名。1950年代依旧维持亮眼的成绩,1954年的三轮卡车年产量达到3万辆。不过彼时日本车坛逐渐从三轮货卡车过渡至四轮,1950年6月推出第一辆四轮卡车CA型,1958年再推出代号“DMA型”的马自达Romper。
型式
编辑MAZDA号历经好几代的变革,车型计有:
- DA型:1931年10月上市,“D”代表差速器(differential)、“A”代表型号。搭载482c.c.气冷式侧气门单汽缸RS型引擎,缸径85.5mm、冲程84mm、最大马力9.4ps / 3,300rpm,搭配三速手动变档设计[8],后车斗的最大载货容积为200kg。
- DB型:1932年推出,采用双重车壳设计。
- DC型:1934年上市,动力改为485c.c.引擎,最大载货容积400kg。
- KA型:1934年10月推出,但改为强化过的单层车壳,改成排气量654c.c.的引擎,且引擎与变速箱整合成一体式结构。
- TCS型:1935年登场,采双重车壳、654c.c.引擎之设计,制动系统有手动、脚踏板两种,最大载货容积400kg,当年售出了424辆[9]。
- KC型:在1938年上市,搭载654c.c.排气量的KA型引擎,可输出13.2ps / 3,300rpm的最大马力,共计出售约4,200辆[10]。
- GA型:1938年5月推出,以取代旧式K型系列。因为仪表盘为绿色,所以昵称为“green panel(グリーン・パネル)”。引擎排气量扩大到669c.c.,最大马力13.7ps、最大扭力3.5kg·m,变速系统也从三速进化至四速,故油耗表现提升20%,最大载货容积500kg。
- GB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东洋工业被征召生产军需品,没有多余的产能可以继续制造三轮卡车。战后为了国内重建的强劲需求,该公司重新改良GA型而在1949年4月推出GB型。该款三轮卡车搭载新开发的701c.c.单汽缸SV型引擎,采全铝合金铸造,最大马力可输出15.2hp / 2,800rpm。变速箱系统采低压铸造法(low pressure die casting)制造,与引擎整合成一体。最大载货容积虽然维持500kg不变,但车斗尺寸改变,因轮胎而拱起的空间也修改得更平坦以利载货。
- PB型:二战结束后,各日本机动车辆制造商积极尝试从载货车进化至乘用车,而业界中仍持续发展三轮车型的二大势力应属大发工业与东洋工业。大发工业于1951年10月推出三轮车型的双门乘用轿车大发Bee,反观东洋工业则于1950年发售PB型三轮卡车。该型车将后半部以手工打造的车壳包覆起来,后来车壳改以油压冲床制造。全车含驾驶共可容纳六人乘坐,相对而言车重也比GB型大约多了250kg。引擎一样采701c.c.单汽缸SV型引擎。该型车至1952年停产为止,共发售了PB-1、PB-2至PB-5等共六款,总计生产了690辆[11]。其实这款车是因为东洋工业所在的广岛市,因战争结束后为了载客运输需求而开发,作为“90日圆均一价计程车”之用。此外在东京与大阪市区内也有PB型三轮计程车,被市民昵称为“輪タク”(汽车taxi之意)。在全盛时期的1951年(昭和26年),两地的PB型计程车加起来超过1千辆,直到翌年生产了690辆后而停产[12]。
- LB型:1950年3月发售,车斗特别应市场需求而加大,可说是GB型的放大版本(比GB型长70cm),载物容积达750kg。
- VB型:1950年4月推出,以LB型改良发展的三轮厢型车。
- CA型:1950年6月推出,这是马自达第一款小型“四轮”货车,以三轮车为基础改良而成。
- CT型:1950年9月上市,动力为日本首创采OHV顶置气门技术的1,157c.c.气冷式V型二缸引擎,可输出32ps,且配有油压式气门间隙自动调整装置,有效抑制引擎震动与噪音。此型车除了驾驶者膝盖部位前覆有防护罩,车头上也有玻璃挡风罩,可改装成消防车(称为CF型)、清洁垃圾车、油罐车等特殊车辆使用。1951年追加车斗加长车型。
- HB型:1951年3月上市,以LB型为基础而改良。
- CTL型:1951年发售,驾驶座上方覆盖着可遮风避雨的斗篷,车斗加长至3米。翌年推出最大载货容积2公吨的车型,为业界首创。
- CTD型:1952年3月发售,属于三轮倾卸卡车(dump truck)。
- CTA型:1953年推出,以CT型为基础而改良;同年12月改款,将头灯改为双圆灯。
- CHTA型:和前者于同年推出,设计者为小杉二郎。
- GCZ型:1954年2月推出,最大载货容积750kg。
- GDZA型:1955年上市,底盘承袭自GCZ型,动力为701c.c. OHV顶置气门式引擎,最大马力17ps。头灯为双灯式泪滴造型,且首度在车头防护罩装上方向指示灯。
- GLTB型:1956年推出,为GDZA型的后继车款。
- HBR型:1957年8月推出,设计者为小杉二郎,采用圆形方向盘,载货容积1吨。
- MAR型:1957年11月上市,此款车已属马自达制造三轮卡车的末期产品。
- MBR型:自MAR型改良而来。
- DMA型:1958年发售睽违八年以来的小型四轮货车,亦即马自达Romper。
参见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日语)広岛城の近くで,戦后すぐにバイクレースが行われた。このことについて分かる资料はない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日语)【MAZDA】マツダ百年史① 自社开発へのこだわり(1930年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南京公用事业志 (PDF). 海天出版社. 1994: 13 [2023-03-07]. ISBN 7-80615-11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3-07).
尤其是用汽油发动机改装的三轮车(俗称马自达)行驶时噪音大、污染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南京依法整治“三小车”. 扬子晚报. 2003-08-01 [2023-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7).
有动力装置并安装搭乘人员设备的残疾人专用车、安装动力装置的人力三轮车(俗称“马自达”)将不得在道路上行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公告,得严肃规范. 钱江晚报. 2023-03-02 [2023-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7).
南京本地人口中的“马自达”其实是电动三轮车的俗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参看(日语)旧きをたずねて新しきを知る! 重次郎とマツダヒストリー 第6回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之段落。
- ^ 参看(日语)戦后の复活、4轮トラックの时代へ【マツダ100年史・第6回・第2章 その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参考(英文)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 of Japan: Mazda DA Three-wheeled Truck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一文。
- ^ 参看(日语)マツダTCS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第二段。
- ^ 参看(日语)三树书房:第129回 M项-20“マツダ・1(东洋工业)”(1920~ )。
- ^ 参看(日语)マツダPB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第二段。
- ^ 参看(日语)旧きをたずねて新しきを知る! 重次郎とマツダヒストリー 第10回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之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