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墙,又称马头山墙,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封火墙的一种造型,为徽派建筑重要标志之一。因其墙顶部分形似马头而得名[1]。依据马头墙顶的马头形状可分为鹊尾式、印斗式、坐吻式、金印式或朝笏式等[2]

宁波秦氏支祠鹊尾式马头墙
浙江省玉环县农展馆的马头墙

功能 编辑

由于传统建筑多以木造之,且为节约用地,房屋间的街巷都相当窄小[3]。因此,为防火灾的蔓延,便在屋与屋间加上大幅高出屋面的山墙[4]。此外,高大的山墙与其屋檐使墙头不致被雨水淋湿,保持房屋木结构的干燥,进而达到保护木制主架构的作用[1]

分类 编辑

  • 依叠数分

马头墙随屋顶斜面层层叠落,呈梯级[2]。以三至四层较常见(一说二至四层),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2][1]。叠数的层层堆叠,亦有家族人丁兴旺之寓意[1]

 
徽州印斗式马头墙
  • 依装饰物分
形式 特点
鹊尾式 以形似喜鹊尾巴的雕刻砖为装饰,形似清水脊
印斗式 以烧有"田"字纹的方砖装饰,处理上可再细分为坐斗与挑斗。
坐吻式 以象征灭火镇邪、趋吉避凶的屋脊装饰物为装饰,如天狗鳌鱼[5]
金印式、朝笏式 屋主对读书与官位之向往[2]

变体 编辑

南浔古镇的部分马头墙略带翘角风格
岳麓书院文庙大成门的翘角马头墙

在湖北、湖南、江西流行一种飞檐翘角式的马头墙,以湖南的最为明显,如平江县杜甫墓祠的封火墙。

其中湖南湖北的类似“︶”形、江西的类似“︺”形,如沿溪镇江畔村的封火墙。

这种翘角的马头墙不同于前述鹊尾式马头墙,江西不少马头墙仅为鹊尾式,并非“︺”形翘角马头墙。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吴亦凡. 《中國建築文化遺產圖鑒》. 台湾: 黄山国际. 2017-01. ISBN 9789863970453 (中文). 
  2. ^ 2.0 2.1 2.2 2.3 刘托. 《徽派民居傳統營造技藝》. 中国: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07. ISBN 9787533760472 (中文). 
  3. ^ 楼庆西. 《鄉土景觀十講》. 香港: 香港中和出版. 2016-08. ISBN 9789888369577 (中文). 
  4. ^ 吴亦凡. 《中國建築文化遺產圖鑒》. 台湾: 黄山国际. 2017-01. ISBN 9789863970453 (中文). 
  5. ^ 大紀元文化網-沉靜:粉牆黛瓦 遠逝的老屋(上). [2018-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