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盎(6世纪—646年),字明达,号圭璋,隋唐年间官员,高州良德县人。出自长乐冯氏冯宝与谯国夫人冼夫人之孙,冯仆之子,冯魂冯暄之弟,唐朝高力士的曾祖父。唐朝越国公。

家族

编辑

由于北燕冯弘(胡化的汉人)不肯向北魏投降,于是逃亡至高句丽,冯弘也死于高句丽。其族人冯业带同三百人渡海归降南朝刘宋,定居于新会,至冯业之孙冯融,出任南梁罗州(今广东省化州市刺史。冯融的儿子冯宝,娶南越俚人冼氏女冼夫人为妻,遂成为南越首领,被朝廷任命为高凉郡太守。冯宝生冯仆,冯仆生冯盎。

生平

编辑

隋朝开皇年间(《新唐书》作仁寿元年,601年),冯盎是宋康县令,潮州(治海阳,今广东潮安)、成州(治梁信,今广东封开东南贺江口)等五州獠族南越族一支)叛乱,冯盎赶往京师,请朝廷派兵讨伐平乱。隋文帝命令左仆射杨素与他讨论形势,杨素很惊讶他的才能,说:“不意蛮夷中乃生是人!”(谁会想到外族之中,竟然会有这种人材。)文帝立即下诏命令冯盎带领江南、岭南两广)地区士兵镇压,很快平息了叛乱。平乱后被授予金紫光禄大夫,同时任命为阳春郡太守。开皇十一年(591年),再平定番禺王仲宣的叛乱,击败其将领陈佛智并将之斩杀,拜高州刺史。大业七年(611年),随隋炀帝讨伐辽东,升为左武卫大将军

隋朝末年,为汉阳太守。隋朝灭亡之后,奔还岭南地区,成为南越族各支的首领,有军队五万人。武德元年(618年),以苍梧、高凉、珠崖、番禺之地附于楚帝林士弘,并招揽交趾太守丘和,未果。武德三年(620年),番禺、新兴名贼高法澄冼宝彻等接受林士弘指挥,杀地方官员,但此时冯盎已不再依附林士弘,并带兵打败他们。冼宝彻兄长的儿子冼智臣,再次收聚士兵抵抗,冯盎继续讨伐,两军才刚交锋,立即脱下盔甲大叫:“你们认得我吗?”敌军立即投降,生擒冼宝彻、冼智臣等,于是拥有了南海(今广东省)、苍梧(今广西省)、珠崖(今海南省)等地,自称总管。有人劝冯盎说:“隋朝已亡,中国动荡,唐朝虽已应运而生,而民心未服,两广一带仍未有君王。阁下统领二十个州,土地几千里,名位未正,请自称为南越王。”冯盎说:我一族居住两广已经五代了,这里的牧伯(地方政府首长)都是我的族人,财富美女我有的是,世上的富贵中人,能像我般富贵的人不多了。我已经常常担心会毁了祖先的基业了,还会去称王吗?”

唐朝武德五年(622年),向唐朝内附。唐高祖把他的领地分为高州、罗州、春州白州崖州儋州林州振州等八个州,任命冯盎为上柱国、高州总管,封吴国公,不久改封越国公。任命他的儿子冯智戴为春州刺史冯智彧东合州刺史。后改封耿国公。

贞观初年,有人说冯盎叛乱,冯盎调动军队到边境。唐太宗任命右武卫将军蔺謩集结江淮一带的军队去攻击,魏徵进谏说:“天下刚刚平定,社会仍未恢复,大战之后,疫病就会出现。而且王者的军队不应该为蛮夷发动,胜之不武,不胜为辱。且冯盎没有攻击邻近的地区,远方的外族,现在四海太平,为何要反叛呢?没有作反的证据,应当以德服人,冯盎恐惧了之后,一定会自己来觐见的。”[1]于是唐太宗派遣散骑常侍韦叔谐向冯盎传旨,冯盎派遣冯智戴入朝作唐太宗的侍卫。唐太宗说:“魏徵一句话,胜过十万兵。”当时蔺謩的部队已经出动了,很想立功,派遣副将上书表示冯盎是可以击败的,唐太宗不准,于是罢兵。

贞观五年(631年),冯盎来觐见,宴会时被赏赐了很多东西。不久罗州、窦州各支獠族叛乱,命令冯盎带领二万军队为各军的先锋。叛军据守着险要难以进攻,冯盎拿着对下属说:“把箭射光时,就知道能否成功镇压叛乱了。”射出七枝箭就杀死了七个人,叛军撤退,冯盎派兵追击,斩首千余级。唐太宗命令冯智戴回乡探亲,给予他数之不尽的赏赐,奴婢多至一万人。冯盎善为治,阅簿最,擿奸伏,得民心。

贞观二十年(646年)逝世,去世时,追赠左骁卫大将军荆州都督

有儿子三十人,冯智戴知名,勇而有谋,能抚众,得士死力,南越族的首领都乐意听其差遗。曾经跟随父亲到洛阳,统领本部兵保卫父亲。炀帝被弑杀之后,带着部下逃亡回岭南。当时有很多盗贼,到两广的道路不通,冯智戴战斗着前进。去到高凉时,被俚族(南越族一支)首领要胁当盟主,刚好冯盎来到,冯智戴才得以跟着冯盎离开。后来入朝为官,皇帝要给他升官,任命为卫尉少卿。听说他很会用兵,指著天上的云问:“那里有敌军,可以攻击吗?”回答说:“云状如树,方辰在金,金利木柔,击之胜。”皇帝对他的回应很震惊。最后升至左武卫将军。去世时,追赠为洪州都督。

  • 冯智戴,官至恩州刺史
  • 冯智式,官至恩州刺史
  • 冯智彧,武德五年(622年)七月,官至东合州刺史
  • 冯智玑,官至高州刺史
  • 冯智戣,官至高州刺史
  • 冯智玳(冯智垡),官至潘州刺史,娶礼部尚书许敬宗之女

参考书目

编辑
  • 旧唐书 卷一百九·列传第五十九》
  • 新唐书 列传第三十五 诸夷蕃将》
  1. ^ s:魏郑公谏录/卷1#谏讨击冯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