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浮

(重定向自马浮

马一浮(1883年4月2日—1967年6月2日),原名,字一佛,幼名福田,号湛翁被揭,晚号蠲叟蠲戏老人浙江绍兴(今浙江绍兴上虞)人。中国国学家书法家篆刻家;是近代新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梁漱溟熊十力齐名,是“新儒学三圣人”之一,有“一代儒宗”之称。

马浮
出生马福田
 大清光绪九年二月廿五
(1883-04-02)1883年4月2日
 大清四川省成都府
逝世1967年6月2日(1967岁—06—02)(84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
别名一佛(字)、湛翁(号)、被揭(号)、蠲叟(晚年之号)、蠲戏老人(晚年之号)
职业中国国学研究者、书法家、篆刻家
家乡浙江绍兴
经历
    • 清政府驻美使馆留学生监公署秘书(圣路易斯,1903年)
    • 国立浙江大学特约讲座(抗战时期)
    • 四川复性书院院长
    • 浙江文史馆馆长(1949年)

履历

编辑
 
马一浮纪念馆,位于杭州西湖

1883年4月2日(光绪九年二月廿五)在四川省成都市出生,排行第四。其父马廷培,曾任四川仁寿县令。5岁时回到绍兴原籍。[1]

9岁能诵《文选》、《楚辞》,1899年(16岁),应科举乡试名列第一。1901年与谢无量马君武等人合办《翻译世界》。1903年,留学美国,学习欧洲文学,后又游学德国日本,研究西方哲学。归国后寓西湖畔广化寺,广阅文澜阁《四库全书》。1911年,回国,支持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后又潜心国学。民国初蔡元培任教育总长,应聘为秘书长,不久因意见不合离去。抗日战争期间,任国立浙江大学教授。1939年,在四川建复性书院并亲任院长。解放后,蒋国榜邀请马一浮住进杭州西子湖畔蒋庄。1951年副总理陈毅专程到蒋庄看望马一浮。1953年,任浙江文史馆馆长。文化大革命时期,一生耿介的他晚年向红卫兵低头,被迫迁出蒋庄,住在安吉路23号一处寓所里;被抄家时,他恳求道:“留一方砚台给我写字好不好”,得到的却是一记耳光。他激愤怒号:“斯文扫地!斯文扫地!”不久,胃病加剧,出血不止,1967年6月2日于浙江医院病逝。

著作

编辑

主要著作有:《泰和会语》、《尔雅台答问》、《尔雅台答问继编》、《老子道德经注》、《朱子读书法》、《蠲戏斋怫学论著》、《宜山会语》等等。

艺术成就

编辑

马一浮书法造诣极高,也是一位很有艺术成就的篆刻家。其有《马一浮篆刻》、《蠲戏斋诗集》等著作传世。

其他

编辑

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礼聘他为浙大教授的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梅光迪认为马一浮和柳诒徵是当时中国学问最渊博的人,称两人的组合“或可周知有关中学和中国文化的知识,目前在中国还没有第三个人可以和他们相比。”

浙江大学校歌由马一浮作词。

2013年4月23日上午,在马一浮诞辰130周年纪念大会暨国学研讨会上,浙江大学国际马一浮人文研究中心成立。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存档副本. [2012-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1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延伸阅读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