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斗枢
明末政治人物
高斗枢(1594年—1670年),字象先,号玄若,浙江鄞县人,明末政治军事人物、史学家[1]。以坚守郧阳闻名,入清后隐居山林。
高斗枢 | |
---|---|
大明 | |
籍贯 | 浙江宁波府鄞县 |
字号 | 字象先,号玄若 |
出生 | 万历甲午八月二十五日 |
逝世 | 康熙庚戌五月二十一日 |
配偶 | 配范氏,赠淑人;继徐氏,封淑人 |
亲属 | 嗣子高宇泰,次子高宇启。 |
出身 | |
|
生平
编辑崇祯元年(1628年),考中进士,授刑部主事。因论巡抚耿如杞事与同僚四人下狱。不久后官复原位,进迁员外郎[2]。
崇祯五年(1632年),出任湖广荆州府知府。久任后又任长沙兵备副使。当时地方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湖北数郡已被贼兵占领,势头将蔓延至湖南,在临武、蓝山、洞庭湖、湘潭一带又有起义。长沙只有约五百老弱守兵。而邻近的攸县仅有二百守兵,城墙、仓库都坍塌了。高斗枢到任后,立即修筑了四十座飞楼,大量打造守城的武器。当临武、蓝山两地的二百多艘贼船途径衡阳、湘潭顺流而下到达长沙城下时,高斗枢率军与他们相持了十多日,贼兵无机可乘,撤离去了袁州。高斗枢又派兵在后追击,贼兵解兵而去[2]。
崇祯十四年(1641年)六月,高斗枢晋升为按察使,移驻郧阳,坚守了两年,李自成不能破。崇祯十六年夏,朝廷加任高斗枢为太仆寺卿,仍署道事。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尚书李遇知举荐高斗枢出任陕西巡抚,并让他兼督川北军务,又擢升高斗枢右副都御史,因兵荒马乱任命都没能及时抵达[2],四月明朝都城北京陷落,遂谢事养病。
南明福王称帝,调任高斗枢任湖广巡抚,因道路不通,任命未能到达高斗枢[2]。
清兵入关后,高斗枢回乡隐居。南明大学士谢三宾降清,供出反清的名节之士百余人,高斗枢也在其中,但他始终一言不发。晚年闭门不出,生活清贫。康熙九年(1670年),病卒于家。
代表著作
编辑- 《蚕瓮集》
- 《官宦漫记》
- 《三楚旧劳记》
- 《守郧纪略》,研究晚明军事的重要著作
- 《存汉录》
家族
编辑曾祖高士,以儒学名,赠刑部郎中。祖父高萃,万历甲戌进士,知肇庆府,赠右副都御史。父高<羽惠>,光禄寺署丞致仕,封右副都御史。母黄氏,诰赠太淑人。
嗣子高宇泰,兵部武选司员外;次子高宇启。
参考资料
编辑延伸阅读
编辑[编]
官衔 | ||
---|---|---|
前任: 易孔赞 |
明朝荆州府知府 1632年-崇祯年间 |
继任: 王行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