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赓恩
高赓恩(1840年—1917年),字曦亭,直隶宁河县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同治元年壬戌恩科举人。光绪二年(1876年),参加丙子恩科会试,得贡士第36名。殿试登进士二甲第100名。同年五月(6月3日),改庶吉士[1]。光绪三年四月(1877年6月9日),散馆,授翰林院编修[2]。八年九月充国史馆协修,十一年十月奉旨在上书房行走,十二年正月补国史馆纂修,十三年四月简放四川学政,十五年正月回京仍在上书房行走,本月加六品衔,五月充湖南正考官。历充左右赞善、中允、督学四川、司经局洗马、陕西陕安道、宏德殿行走、内阁侍读学士,太常寺少卿致仕。民国六年丁巳二月十三日卒。逊帝溥仪予谥文通。有《思贻堂诗集》。曾任大阿哥溥儁师傅。
参考文献
编辑- 钱仲联(编),《广清碑传集》.卷15,王树柑,《宁河高文通公墓表》,总页1022--1023。
- 《故清太常寺少卿致仕高文通公神道碑》。《清代诗文集汇编790平养文待》
- ^ 《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卷31):光绪二年五月壬寅(1876年6月3日),引见新科进士。……吴树梅、章志坚、顾璜、戴鸿慈、刘中策、春溥、唐椿森、殷李尧、倪恩龄、金星桂、谢祖源、吴兆泰、庞鸿文、高钊中、贾联堂、朱卓英、王锡蕃、徐玮文、陈琇莹、黄绍谋、陈兆文、冯汝骐、黄国瑾、茅景容、张世恩、黄群杰、张炳琳、廖廷相、朱一新、周材芳、潘宝璜、陈翥、管廷鹗、刘心源、闻福曾、陈懋、侯裕德、黄彝年、冯金鉴、陈履亨、李桂林、吴福保、崔澄、黄汝香、袁镇南、罗经学、曹昌燮、刘宗标、陆宝忠、路朝霖、张继、陶方琦、杨鸿元、郑绍成、况桂馨、朱镜清、钟德祥、黎荣翰、高维岳、周盛典、朱善祥、徐致靖、林启、邓倬堂、李端、会章、高赓恩、赵树禾、陈思相、周照、党蒙、郑衍熙、胡瀛涛、魏起鹏、缪荃孙、常山、金学献、施典章、汤子坤、黄显瓒、黄均隆、杨际清、曾长治、涂廉锷、陶搢绶、陈德薰、陈毓麟、冯崧生、龙朝言俱著改为翰林院庶吉士。
- ^ 《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卷50):光绪三年四月癸丑(1877年6月9日),引见丙子恩科散馆人员。得旨:……二甲庶吉士陈翥、敖名震、钟德祥、管廷鹗、吴树梅、章志坚、章洪钧、陈琇莹、张世恩、林绍年、黄群杰、吴兆泰、高钊中、冯金鉴、金星桂、茅景容、戴鸿慈、黄彝年、徐致靖、倪恩龄、高赓恩、黄显瓒、曹昌燮、缪荃孙、陈履亨、潘宝璜、黄国瑾、陈懋侯、赵时寯、朱一新、翟伯恒、刘中策、张端、陶方琦、刘心源、春溥、李桂林、王锡蕃、廖廷相、朱善祥、冯汝骐、张炳琳、郑衍熙、林启、刘宗标、谢祖源、陈兆文、殷李尧、裕德、唐椿森、陆宝忠、朱卓英、黎荣翰、周盛典、汤子坤、罗锦文、吴锡璋、况桂馨俱著授为编修。
三甲庶吉士涂廉锷、陈存懋、冯崧生俱著授为检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