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色

头发的颜色

发色为头发毛囊色素沉着而形成之互异颜色,决定发色的因子是由黑色素之两种不同型态所支配:真黑色素eumelanin)及褐黑素(pheomelanin)。 一般而言,黑色素较多则发色则较深,反之则较浅。单一个体的发色可能随时间演进而导致黑色素变化,进而产生改变。少数情况之下,甚至会产生多发色的现象。

部分特殊发色与族群血缘相关。然而,随着移民现象与全球人口交移往来,在单一民族下个体发色群中已产生了多种显著变异,因而导致多种新生发色的衍生。

生物性遗传学理 编辑

发色起因于两种互异的色素型态组合:真黑色素(eumelanin)及褐黑素(pheomelanin)。

褐黑素致使红橘色和黄色发色的生成,另一方面,发色的暗度则取决于拥有褐色和黑色两种亚型的真黑色素。含量较低的棕色,真棕色素(brown eumelanin)生成金发色,而含量较高的棕色,真色素则会致使褐发色的生成。高含量的黑色,真黑色素(black eumelanin)产生黑发色,而低含量的黑色,真黑色素则产生灰发色。所有人发毛囊皆有褐黑素。

褐黑素化学稳定性较真黑色素为高,但较真棕色素为低,因此氧化时较不易分解。这也是为何在人工漂色(bleach)时会产生潮红着色。随着褐黑素继续分解,发色会逐呈橘色、黄色,最后变成白色。

至今关于发色的遗传学仍未成立一套完整的基因遗传学原理。就其中单一理论而言,至少有两对基因支配发色的生成。

就其一表型(褐发色/金发色)而言,其具有一显性褐发色对偶基因,以及一隐性金发色对偶基因。拥有褐发色对偶基因毛发则会呈现褐发色,反之无褐发色对偶基因毛发为金发色。因此一对双方皆为褐发色男女有可能产下金发色的后嗣。

另外一组基因配对为非红发色/红发色者,非红发色对偶基因为显性而红发色对偶基因为隐性。拥有双红发色对偶基因者为红发色,但为红褐色(金棕色)或橙红色,依第一对基因配对而互异。

此两种基因模型无法解释所有的褐发色、金发色、红发色之色度组合(如白金发色与深金发色/浅褐发色),亦无法解释为何有些个体发色随时间而增深。发色之亮度取决于多组基因配对之累积效果。个体多因子性状之遗传型得受环境影响而产生表型变异。

自然发色 编辑

人类具有多种自然发色。

黑发色 编辑

黑发色是自然发色中最深者,也是最锃亮者;由高度的真黑色素构成,较其他发色为疏浅。黑发色十分常见,遍布全球,并为多数亚非人种的主要发色。[1]

褐发色 编辑

褐发色于南欧、东欧与美国南方分布最广;由高浓度真黑色素构及低浓度褐黑素所构成。就两种真黑色素而言(黑发色与褐发色),拥有棕色--真黑色素个体生成褐发色。 褐发色者通常亦属中等股发束型。英语中通常也称褐发色人为brunettes/brunets

金发色 编辑

金发色有多种分类:近白色者(白金发色)及深金发色者不等。"Strawberry blonde"是金发色与红发色的混种,一般认为起源自凯尔特人种及多数斯堪的纳维亚民族。此发色为十分罕见者,成分几乎由褐黑素所构成。就金发色而言,几乎任何比例成分的褐黑素及真黑色素皆可能导致金发色生成;但其中两者含量不高。褐黑素含量较高时,发色偏金黄色;真黑色素含量较高时,发色偏金灰色。有许多例子是出身为金发色之孩童随时间而发色加深。金发民族多为北欧人种及其于北美之后裔。

赤褐发色(Auburn hair) 编辑

赤褐发色(金棕发色)是由褐黑素与真黑色素所构成。赤褐发色人种于北欧及西欧,特别是法国分布最广。

栗发色 编辑

栗发色在东欧民族当中最常见。

红发色 编辑

红发色有几种变异:绯红色、深褐红色与红酒色,因Mcr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基因(Mcr1基因制造的蛋白质负责接受MSH--黑色素细胞刺激贺尔蒙的讯息,刺激黑色素合成)变异所致。红发色属隐性。所有发色当中红发色褐黑素含量最高,而真黑色素则较低。红发色是所有发色当中最罕见者,多半分布于苏格兰、爱尔兰与挪威、丹麦、瑞典与荷兰。

[2][3][4]

灰白发色 编辑

灰及白发色是由于缺乏黑色素沉着所产生。发色之所以呈现出灰色与白色是由于光线照射所致。灰发色通常伴随年龄增长生成,就少数人而言可能在十分年幼时即产生灰发(如10岁的儿童)。白发亦为其然。此外,甲状腺失调或缺乏维他命B12也可能导致灰白发色生成。[5]

《皮肤病学杂志》(The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于一份2005年报告中发表, 白种人多于30多岁以后发色开始变灰,而亚洲人则于接近40岁时发色开始变灰。但大多数黑种人则到40多岁后发色才会开始转灰。[6]

附注 编辑

  1. ^ Hair Color:Two Hair Colors for an Infinite Pallette. [2010-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22). 
  2. ^ 存档副本. [2010-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1). 
  3. ^ 存档副本. [2010-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02). 
  4. ^ 存档副本. [2010-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25). 
  5. ^ Juangbhanit C, Nitidanhaprabhas P, Sirimachan S, Areekul S, Tanphaichitr VS. Vitamin B12 deficiency: report of a childhood case. J Med Assoc Thai. June 1991, 74 (6): 348–54. PMID 1744541. 
  6. ^ Burford, Michelle. Gray Hair Myths and Facts. AOL Health. August 2009 [August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06). 

外部链接 编辑